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藝苑詩 Poem of the Salon
書法 Calligraphy
陳永森 Chen Yung-Sen 1913 - 1997
31.6x40.7cm
登錄號 11000047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藝苑詩
類別
書法
媒材
水墨 紙
創作年代
1982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31.6x40.7cm
登錄號
11000047
入藏年
2021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913
卒年
1997
陳永森(1913-1997),出生於臺南市區的藥王里永樂街。父親陳瑞寶為知名雕刻家,8 歲時喪父而寄住叔父家中,1927 年臺南第二公學校畢業之後就讀於私立長老教會中學(今「長榮中學」),在學期間美術老師為廖繼春(1902-1976),在廖繼春的教導下,奠定了水彩和油畫的基礎。此外也曾向黃靜山(1907-2005)請益膠彩畫。1932 年他以細膩的工筆填彩花卉膠彩畫作〈清妍〉,入選於第6 回臺展。翌年(1933)赴日留學考入位於東京的日本美術學校繪畫科就讀,在學期間利用課餘進入兒玉希望(1898-1972)畫塾學習日本畫。1935 年以比較理性的手法特寫現代化的大橋,命題為〈清澄〉,入選於第9 回臺展。1938 年3 月,陳永森於日本美術學校繪畫科完成學業。同年10 月,他以膠彩畫〈冬日〉入選第2 回新文展(帝展)日本畫部,同時入選的臺南州畫家還有廖繼春以及張翩翩入選於西畫部,而且三位都是現今臺南市區的人。 歷來有關報導或探討陳永森文獻,都提到他在日本美術學校畢業之後有再進入東京美術學校進修。而筆者查閱1981年(昭和56年)東京藝大所出版始自十九世紀末東京美術學校創校以來以迄1981年的《同窓生名簿》,卻始終找不到陳永森在該校畢業之任何相關記載。此外,筆者於2001年訪談1946年(昭和21)3月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油畫科的廖德政(1920-2015)先生,曾經詢及陳永森在東京美術學校之求學相關問題時,廖德政並未正面回答,僅含蓄地表示,東京藝大美術學部所出版的《同窓生名簿》所載之資料才是最為具體而可靠。 因此,綜合上述之探討,陳永森極有可能並非進入東京美術學校研讀正式學位,而是在東京地區的其他美術學校所誤植。雖然如此,但仍絲毫不影響其卓越的藝術成就和地位。 戰後陳永森仍定居日本,持續角逐由新文展所改制而成的「日展」,而且成果極為豐碩。雖然其工藝和雕刻等學歷相當不易考證,然而卻於1952 年的第5 回日展裡頭,同時以膠彩畫(日本畫)、油畫、雕刻、工藝和書法等五項,同時入選,締造了華人藝術家之首創紀錄,展現其觸類融通之能量和才華,因而被媒體譽為「全能藝術家」。至於其膠彩畫於戰後以來的「日展」之入選次數,則難以計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53 和1955 年他在第8 回和第10 回日展,分別以〈山莊〉和〈鶴苑〉兩件膠彩畫作,兩度榮獲日展最高榮譽「特選˙ 白壽賞」之殊榮,締造了臺灣畫家參展帝展系統的最高成績紀錄。 就府展圖錄所見其日治後期的膠彩畫風,以1940 年獲第3 回府展特選及二千六百年賞的〈山の鳥屋〉一作,已然出現與眾不同的個人畫風特質來。這件作品主要特寫以木、竹等克難材質所搭築所謂「鳥屋」之一角,疊置於板凳上的籠中鳥,呼應著懸吊於右上方的幾隻死鳥,以及鍋、盆、水缸、畚萁等廚具,室外雜草叢生,加上逆光的表現,粗質的肌理,頗能反映某種危機感和滄桑感以及本土氣息。左上方吊掛著標示著紀元2600 的日曆來,又有應景以及對於生命期限之雙關意涵。 到了戰後初期,陳永森於日展榮獲特選白壽賞的畫風,則摻用立體派的分割手法,簡靜而優雅,色感極佳,兼含微妙的光影變化,的確頗為大氣。其藝術成就之高,自不待言。可惜的是,終其一生,均定居日本,是以對臺灣畫界的影響相對比較有限。
黃冬富,「臺灣早期書畫藏品策展研究計畫藝文勞務採購案」,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1月21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