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保存維護
科學之眼下的藝術品的焦點圖
科學之眼下的藝術品
隨著科技知識的進步與文物保存意識的抬頭,兩者之間的結合日益頻繁,透過科學分析對文物材質的探討,也為藝術品研究帶來更多可能性。例如:(1﹚提供藝術史學家更多資訊,建立特定藝術家的作品特徵年表;(2﹚了解藝術家各時期使用材料的特性或技法,以重建畫作的特定視覺效果;(3﹚提供保存人員可視與不可視的結構與材料特性資訊,來制定正確保存維護政策。 國立臺灣美術館開館迄今收藏一萬七千多件藝術作品,建構了二十世紀以來臺灣美術發展之樣貌,隨著當代藝術創作內容與材質的演進,為促進文物保存之精確性,自2014年起陸續購置與優化專業科學檢測設備,持續發展精確與多重分析之協作映證,以當代科學的視角解封藝術家畫作裡的心路與故事。 1. 多頻譜攝影 (Technical Photography) 多頻譜攝影主要使用波長範圍涵蓋360-1000nm,透過搭配不同光源、濾鏡所拍攝出的影像可提供不同的訊息。 <案例1> 袁樞真〈巴黎盧森堡公園〉(1960,油畫,99.5 x 72.5 cm,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 (上圖)可見光攝影(VIS) (下圖) 穿透式紅外線攝影(IRT) 分析結果說明:可以看到畫框與畫布之間的位置外,公園雕像地球上緣部分似乎有改動的痕跡及深淺不一和渾濁感的顔料塗成以及有更加明顯的碳筆跡,包含水池中隱約出現(第四支)噴水孔。 <案例2> 李梅樹〈裸女〉(1933,油畫,145.5 x 97.5 cm,李梅樹紀念館典藏) (上圖)可見光攝影(VIS) (下圖) 紫外光螢光攝影(UVF) -分析結果說明:透過紫外線檢視可顯見此件畫作表層油脂呈現嚴重滴流及塗刷不均的問題。 2. X射線透視影像 (X-Radiography) X射線能量高、穿透性強,主要目的為透視作品的硬體結構,根據作品與欲觀察之材料的特性,調整X光強度與參數,找到最佳曝光參數。元素的輕重差異,油畫顏料層缺損或是不同彩繪層的存在影響X光穿透影像的結果。 <案例> 李梅樹〈凝視的女人〉(1952,油畫,116.5 x 91cm,李梅樹紀念館典藏) (上圖)可見光攝影(VIS) (下圖) X 光拍攝圖 -分析結果說明:畫作呈現嚴重的波浪及不平整,由X 光拍攝中可以看出繪畫層舊畫重畫的緣故造成繪畫層有過厚,則可隱約看見有一綠色的色底,推測下方畫作為1943〈新綠薰時〉 3. 全域X光螢光光譜分析(XRF) 對作品中所運用的不同色系顏料,選定採樣區域進行非破壞性的X光螢光光譜分析(XRF)檢測,可達 小於100μm 的可變光斑尺寸。著極高效率以及細膩解析度的掃描圖檔與元素波譜分析、元素能以不同的顏色來區別。 <案例> 袁樞真〈看海〉1981 油畫36.0 x 46.0 cm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上圖)可見光攝影(VIS) (下圖)不同顏色表示不同元素分布情況,藉此可以了解藝術家使用顏料之習慣與特徵。 4. 高光譜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 高光譜是指波長在電磁波譜的可見光,近紅外、中紅外和熱紅外波段範圍內,從而獲取許多非常窄的光譜連續的影像數據的技術,其成像光譜儀可以收集到上百個非常窄的光譜波段資訊。因此在油畫檢測的項目主要的應用為顔料底漆分析或發現油畫中隱藏的底稿和字跡等。而此設備第一模組的光譜範圍應涵蓋400nm–1000nm的可見光至近紅外光範圍,第二模組的光譜範圍涵蓋光譜範圍應涵蓋960–2500nm的短波紅外光範圍。 5. 傅立葉轉換紅外線檢測分析(FTIR) 是一種利用紅外線干涉光譜作傅立葉轉換,得到化合物振動光譜。由於高分子的特性決定於其「官能基」的結構。因此有不同分子結構官能基的有機物在紅外線光譜儀中有不同的吸收信號峰,利用此特性即可分析藏品上可能含有的有機材料種類,例如聚合物、結合劑等。
東方繪畫媒材藏品修復-林玉山〈周濂溪〉的焦點圖
東方繪畫媒材藏品修復-林玉山〈周濂溪〉
東方繪畫媒材藏品為水墨、膠彩類作品,其基底材大多使用傳統手工抄紙的宣紙、麻紙等,或蠶絲絹做成畫絹為主要材質,最後會進行裱褙成掛軸或裱框的裝飾,這也是東方繪畫媒材類作品保護與展示的特殊形式。 臺灣前輩膠畫家林玉山〈周濂溪〉 水墨紙本掛軸創作於 1929 年,為「臺灣美術展覽會」第 3 屆入選作品。修復過程中,與原畫作舊照比對,發現原畫作上方被裁切尺寸變小,推測前次修復中,上方畫心邊緣可能受損嚴重無法保留,並修復製作成掛軸形式,但從原作舊照中無法得知當時的裝裱形式,因此依照前次修復掛軸形式,重新修復。 〈周濂溪〉 修復前(上圖)、後(下圖)對照:本件作品 曾修復過並製作成掛軸裝裱,因年代久遠材料劣化,脫表層因漿糊黏著力不足,導致畫心基底材逐漸空鼓、龜裂甚至造成脆化脫落,及頂條黏貼漿糊透色與磨損,造成整體畫意受到影響,保存狀況不佳。同時掛軸的畫心缺損、褐斑、空鼓與缺損處不當全色及頂條黏貼漿糊透色、造成畫意受到影響,需要修復處理與重新裝裱、製作掛軸粗軸、梧桐木保護盒,以改善作品劣化狀況。
新媒體藝術類藏品修復的焦點圖
新媒體藝術類藏品修復
〈春宵夢II〉是藝術家吳天章的作品,其互動方式是在觀眾踩下踏板開關時,啟動音樂播放器以播放音樂,透過設置好角度的幻燈片機投影出特別設計的影像,以及畫作上閃爍的聖誕燈,讓畫作呈現不同面貌。聖誕燈、聚光燈與幻燈片機的交錯基準為音樂的低音點。作品完整的展示方式為當音樂播放完成後,恢復聖誕燈常態閃爍的狀態,等待下一位觀眾踩下踏板後,進行下一輪的展示。此件裝置作品購入典藏時,因作品控制器缺損,無法串聯起整體設備,使作品在與觀眾互動時無法完整呈現出另一樣貌。經與藝術家進行訪談,瞭解作品互動方式及作品運作原理後,進行控制器軟硬體的介面設計製作修復。 藏品基本資料登錄號:10300001作者:吳天章作品名稱:〈春宵夢II〉材質:油彩、金蔥布、亮鑽、聖誕燈、幻燈片投影、音響尺寸:220 x 180 cm(畫作部分)創作年代:1995修復年代:2015修復前狀況作品是由畫作主體、聖誕燈、踏板開關、控制器、音樂播放器、擴大器、喇叭、聚光燈、幻燈片機連接組成;因作品控制器缺損,無法串聯起整體設備使作品完整呈現劇場形式樣貌與觀眾互動。修復方針與藝術家討論,瞭解作品完整運作方式後,進行控制器軟硬體的重新製作,連接其他燈光音響設備呈現完整樣貌。作品修復前作品的完整樣貌包含畫作與投影、燈光及音樂的劇場效果,但經過藏家轉手再次展示時,只剩下單獨的畫作呈現。收購後重新檢視設備時,發現缺少劇場呈現的主要控制器,使作品無法再以完整樣貌呈現。作品修復後與藝術家重新確認作品完整樣貌的細節後,重製主控制器來連接其他燈光音效等設備,還原當初作品的劇場效果。修復前檢視狀況紀錄作品原為包含幻燈片投影、聚光燈、聖誕燈、音樂共同呈現的形式,在入藏後確認作品設備時,發現缺少主要控制器使得作品無法呈現完整樣貌。修復前重新針對各項進行狀況檢測。修復過程修復前後對照
紙質類藏品修復的焦點圖
紙質類藏品修復
紙質類藏品主要以木料纖維紙材作為創作的基底材,例如水彩畫、版畫、素描或攝影作品。由於紙張成分含有木質素,容易使紙張酸化斷裂,因此作品保存維護跟紙張的pH酸鹼值有相當大的關係,所以在修復過程當中,會添加鹼性物質如氫氧化鈣,中和紙張中的酸性物質,使紙張pH值盡量達到中性或微鹼性(即酸鹼值等於或大於7),以延長紙張保存的壽命。分別以水彩畫、素描、版畫類型作品修復過程,說明紙質媒材修復特色。藝術家馬白水的水彩畫〈未央宮遺跡(西安)〉創作於1947年,為渡臺前在大陸寫生旅行之作,是早期自然描寫風格作品。於1990年國美館舉辦「馬白水彩墨八十回顧展」時向畫家本人購入典藏。因紙張基底材年代久遠、黃化嚴重故進行修復,修復前檢視畫作背面右側有鉛筆字跡寫著「未央宮遺跡(西安)遠眺蔚藍之即為長安名城也,兩凸起處大者為鐘鼓二樓,小者為成豐麵粉廠煙囪」,而畫正面右下角署名「德馨1947.3.22.」是私塾先生為馬白水取的學名。藝術家陳庭詩的版畫作品〈日與夜(紅與黑)〉,為早期運用甘蔗板為版材,大刀闊斧刻劃出單純樸拙的自然景觀與應驗理念的抽象版畫。此件藏品因紙張基底材許多裂痕、缺損、摺痕等劣化狀況,且版畫顏料層缺失與剝落影響視覺效果,故進行加固補強修復處理作業。藏品基本資料登錄號:07900095作者:馬白水作品名稱:〈未央宮遺跡〉材質:水彩紙本尺寸:37.6 x 50.7 cm創作年代:1947修復年代:2012修復前狀況此作品全面黃化,遠景留白處散佈著淺色褐斑和深褐色疑似昆蟲排泄物的細微小點。右側距離邊緣處有一道平行右緣的縱向褶痕,右下角一道長斜向褶痕。紙張下緣分別有三處撕裂痕。四邊框的黑線亦有多處輕微掉色、磨損、缺失。畫作背面也已黃化,散佈著細小點狀褐斑,沿著紙張上緣有一道膠漬,沾黏著一條斑駁破碎的深灰色紙張,亦留下撕除膠帶後造成的脫皮。修復方針改善紙張基底材黃化現象,需將紙張的酸性降低,移除畫作背面的異物與膠漬痕,使畫作平整。再補上缺損處的補紙與全色,並用無酸卡紙夾裱保護作品。修復前檢視狀況紀錄修復過程Restoration process鹼化說明:由於畫作紙張基底材酸鹼值呈弱酸性(pH5.5),因此藉由清洗的過程一併進行鹼化處理,將清洗用水加入氫氧化鈣(CaOH2)水溶液使酸鹼值呈pH9,清洗完畢後酸鹼值下降至pH7,說明畫作清洗過程將紙材之劣化酸性物質溶解析出,導致pH值降低。清洗後基底材中含有鹼藏物質,可利於日後紙張保存。修復前後對照藏品基本資料登錄號:09300240作者:陳庭詩作品名稱:〈日與夜(紅與黑)〉材質:凸版版畫尺寸:124 x 64 cm創作年代:待考修復年代:2007修復前狀況此件作品平面變形且變色泛黃。作品正面基底材有褐斑分布,且多皺摺痕。因紙張脆化有缺失情形,且全幅多處有斷裂情形,以畫心上半部情況最為嚴重,下半部分有水漬漬痕。顏料層多因脆化有斷裂,缺失情形嚴重,以上半部最為明顯,部分伴有剝落及剝離的情形。背面媒材有透色現象,基底材劣化狀況與正面基底材同。修復方針需進行畫作攤平及破損處補紙及全色。與小拖加固以利作品持拿保存。修復前檢視狀況紀錄修復過程補紙製作說明:紙張特性與顏料特性選用福隆宣紙,及臺製豐榮版畫用墨Etching Ink Bone Black No514C、Graphic Chemical & Ink Co (USA)、日本新藝造型會社黑色色粉(Shin Nihon Zokel Co)製作補紙黑色顏料層。由於此件作品判斷為木刻凸版,故使用木板過版畫機,製作黑色補紙。並以Schmincke紅色粉彩與Klucel G酒精性黏著劑染色製作紅色補紙。補紙補洞說明:畫作缺失處使用小麥澱粉糊將畫作殘片黏回原處,至於其他缺失處則以紅色或黑色補紙隱補之,為了保持畫面的視覺連續性,以粉彩顏料(Schmincke Pastel 200 colors)進行全色,將補紙與作品做顏色上的協調。修復前後對照
油畫類藏品修復的焦點圖
油畫類藏品修復
油畫是用乾性的植物油調和顏料在亞麻布、木板或紙板上進行繪畫,18世紀之後成為現代藝術創作最主要的媒材之一。油畫媒材黏著劑的油脂有亞麻仁油,或是核桃油、罌粟油等,這些油具備氧化聚合的功能,可以在顏料層上形成油脂化合物薄膜,就是我們所謂的油畫。而臺灣前輩藝術家顏水龍〈靜物〉油畫作品,為1998年省政資料館所收藏畫作之一,因風災侵襲而受損嚴重,將作品移交國美館保存,得到一批珍貴臺灣前輩藝術家油畫藏品。藏品經過畫布移植、清洗霉斑、填補白漿與補色重整後恢復了光彩,畫面中桌上水果、水果籃布紋及背景樹叢,頓時明朗清晰。藏品基本資料登錄號:08900005作者:顏水龍作品名稱:〈靜物〉材質:油彩、畫布尺寸:80 x 65 cm創作年代:1956修復年代:2001修復前狀況作品畫布為棉布材質,因受潮未能及時進行緊急處理工作,造成畫布的纖維腐爛,尤其作品左邊的畫布沿著內框邊緣斷裂、破損。顏料層黴害嚴重,依稀可見畫面中的景物,但已不易分辨其原有的色調與造型。修復方針考量畫布支撐性,需進行畫布移植修復,加強棉布纖維穩定性,因顏料層的黴斑已經覆蓋表面,須進行清洗黴斑、消毒、去除污垢等清潔作業。修復前檢視狀況紀錄修復過程 修復前後對照
東方媒材類卷軸藏品的保存維護的焦點圖
東方媒材類卷軸藏品的保存維護
藏品的保存維護工作是美術館的重要功能之一,擔負著將藏品物質生命延續至未來世代的使命。藝術作品經過典藏審議會審查通過,確定入藏國美館後,便成為國美館藏品及珍貴動產。由登錄人員給予永久登錄號並建立藏品登錄基本資料,再經由藏品維護人員將暫存於庫房臨時儲位的藏品進行清潔、狀況檢視、定位上架保存等程序。 其保存方式,以東方媒材類卷軸藏品為例,均以梧桐木保護盒收納,儲存於梧桐木製櫃架。梧桐木材質輕軟、不翹曲乾裂、吸水性小、收縮性少;能耐火及水溼,相當適合製作保存盒。掛軸以地杆的直徑捲收,如果地杆直徑較小較細,容易在捲收時產生橫向的摺痕及裂痕,因此採取地杆加粗軸的方式,加大地杆捲收的直徑,以保護畫心。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3月18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