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一種行為
裝置藝術 Installation Art
徐瑞憲 HSU Ruey-Shian 1966
450 x 900 cm(單件尺寸直徑21cm、高25cm x 50p)
登錄號 10900014
〈一種行為〉由八十個相同尺寸的金屬水桶所組成的大型空間裝置作品,意圖營造出一種自然、生動有趣的環境氛圍。當觀者初接觸此件作品時,此起彼落的金屬撞擊聲將同時響起,不規律的聲響節奏迴盪在整個展場空間中,映入眼簾的則是數十座鐵製水桶,以各自的節奏韻律,緩緩地升起,又碰一聲的落下。徐瑞憲常以不同媒材來探討環境相關議題,「一種行為」以模仿生物行為的動作為基礎,看似冰冷的金屬媒材,讓人聯想起沙灘忽隱忽現的寄居蟹,藝術家以簡單的機械原理,呈現作品與觀者在空間之中所產生的互動關係,以機械的緩慢動作來對應現代社會的快速;此外,寄居蟹佔據其他物種丟棄的貝殼也是藝術家隱喻人類生存的狀態,對照人類和動物的行為;「一種行為」探討人與自然環境之間變動的因果關係,生命物種因人類的介入產生奇妙的相互對應行為,也對周遭環境產生莫大影響。
出處:馮勝宣,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一種行為
類別
裝置藝術
媒材
機械裝置(水桶、馬達、金屬連動件、感應器、木板座)
創作年代
2000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450 x 900 cm(單件尺寸直徑21cm、高25cm x 50p)
版次
2/3
登錄號
10900014
入藏年
2019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966
徐瑞憲,1966年生於臺灣臺北,1992文化大學美術系西畫組畢業,1997年取得法國國家高等造型藝術表達文憑。為臺灣機械動力類型藝術的代表性人物,正如其接受作家李維菁的採訪時曾說的一句話:「在這些冰冷的金屬當中,我總是能觸碰到一些溫暖。」(李維菁,2000)其擅以冰冷、規律、精準的機械語言,表現其生命中那抽象卻深刻的感性記憶。 徐瑞憲不僅為臺灣動力機械藝術領域的先驅者之一,更是少數自繪圖設計、打磨到焊接都親手製作的藝術家,作品中手工打造的痕跡歷歷可見。在徐瑞憲作品〈童河〉中,藝術家以馬達、齒輪等零件,製作出64個緩慢左右擺動的機械主體,並於其上分別安置一艘白色紙船造型、以燒陶製成之陶船,陶船隨著機械規律的擺動著,就猶如童年於河邊放玩紙船的記憶再現。緩慢的律動加上龐大數量以及彼此錯落擺動所造成的視覺強度,同時搭配如潺潺流水般的機械運動聲響,形成一種機械卻似有機、單看靜逸悠長整體卻感無奈不安的氛圍。並以此呼應對某種童真逝去的追憶與無奈。而〈作家的船〉則為徐瑞憲的第一件機械裝置作品,其以偏心軸原理,透過馬達帶動鐵製圓框以及自圓心延伸而出之軸桿,並於每根軸桿末端處各嵌有一根羽毛,整體機械運作時,羽毛與地面磨擦所形成的不斷起伏擺動,便似如一支支不斷猶豫遲疑的「作家之筆」。此作結構簡單卻意境深長,藝術家以此不斷立起又傾倒的羽毛意象,借喻藝術家於創作過程中面對瓶頸或靈感枯竭時的無助與徬徨。 出處:馮勝宣,2021,《典藏目錄32》,國立臺灣美術館,頁245-246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5年4月2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