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作家的船 Writer’s Vessel
裝置藝術 Installation Art
徐瑞憲 HSU Ruey-Shian 1966
400 X 200 X 300cm
登錄號 10500055
〈作家的船〉之構想源起於1996年間於法國留學時期之創作,此作對我整個創作歷程深具影響及意義,亦是個人在機械動力領域創作初期階段最為重要之作品,不僅是個人在新媒材的實驗與突破,也記錄個人在留學法國期間的生命記憶。將生命的深刻意涵注入在作者的靈魂核心、並運用媒材所代表的意義連結情感的想像、是一件生命與學習創作過程的代表作。杜象於1913年的腳踏車輪一作被譽為動態藝術之始、其所代表的意義不僅只是運動學理中的圓周運動、同時將藝術的發展推向了視覺動態的新突破,對我而言,圓周運動不僅是動態藝術中的基本原理、同時也代表了生命的哲學。作家的船的核心精神,除了運用機械運動原理的凸輪運動,轉換至羽毛結構的擺動裝置,並藉由摩擦運動所產生的有機形式緩慢移動,在視覺中其緩慢的運動能量轉喻成深具詩意的作家的心靈,羽毛其古典之意即是作家作為抒發情感的工具,將其意涵融入運動的視覺狀態,並在空間中自在游移。
出處:徐瑞憲,《典藏目錄29》,國立臺灣美術館,2017,頁194。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作家的船
類別
裝置藝術
媒材
機械裝置、羽毛
創作年代
1997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400 X 200 X 300cm
版次
2/3
登錄號
10500055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966
徐瑞憲,1966年生於臺灣臺北,1992文化大學美術系西畫組畢業,1997年取得法國國家高等造型藝術表達文憑。為臺灣機械動力類型藝術的代表性人物,正如其接受作家李維菁的採訪時曾說的一句話:「在這些冰冷的金屬當中,我總是能觸碰到一些溫暖。」(李維菁,2000)其擅以冰冷、規律、精準的機械語言,表現其生命中那抽象卻深刻的感性記憶。 徐瑞憲不僅為臺灣動力機械藝術領域的先驅者之一,更是少數自繪圖設計、打磨到焊接都親手製作的藝術家,作品中手工打造的痕跡歷歷可見。在徐瑞憲作品〈童河〉中,藝術家以馬達、齒輪等零件,製作出64個緩慢左右擺動的機械主體,並於其上分別安置一艘白色紙船造型、以燒陶製成之陶船,陶船隨著機械規律的擺動著,就猶如童年於河邊放玩紙船的記憶再現。緩慢的律動加上龐大數量以及彼此錯落擺動所造成的視覺強度,同時搭配如潺潺流水般的機械運動聲響,形成一種機械卻似有機、單看靜逸悠長整體卻感無奈不安的氛圍。並以此呼應對某種童真逝去的追憶與無奈。而〈作家的船〉則為徐瑞憲的第一件機械裝置作品,其以偏心軸原理,透過馬達帶動鐵製圓框以及自圓心延伸而出之軸桿,並於每根軸桿末端處各嵌有一根羽毛,整體機械運作時,羽毛與地面磨擦所形成的不斷起伏擺動,便似如一支支不斷猶豫遲疑的「作家之筆」。此作結構簡單卻意境深長,藝術家以此不斷立起又傾倒的羽毛意象,借喻藝術家於創作過程中面對瓶頸或靈感枯竭時的無助與徬徨。 出處:馮勝宣,2021,《典藏目錄32》,國立臺灣美術館,頁245-246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1月24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