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國美典藏精選專題|研究計畫

撰文 / 吳欣怡、陳嬿晴、黃歆、鄭婷,計畫主持人/蔣伯欣

壹、研究緣起 

國立臺灣美術館自創館以來,累積典藏已逾16000餘件,歷年也陸續出版典藏圖錄數十冊,供外界閱覽查詢,向社會公眾傳達國家典藏維護美術品之豐碩成果。同時,典藏與研究密不可分,國美館亦舉辦相關典藏精選展,例如:「日治時期臺灣美術的地域色彩展」、「在水一方:1945年以前臺灣水墨畫展」、「畫家風景、國民風景:百年臺灣行旅展」與「國美無雙:館藏作品常設展」等,皆為推展典藏內涵並加值運用之重要業績。 

近年來,在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政策下,國美館獲得政策支持,在典藏的質與量方面皆有突破性進展,值得吾人予以重新認識國家美術的精品。在文化部的指導、國美館的執行下,更力圖將臺灣藝術史帶入世界藝術史的舞台上,是以需要將館藏予以精選,作一主題性的詮釋,提升臺灣美術在國際間的能見度,俾使國內外讀者與觀眾,更加認識臺灣美術史的代表作品。 

 

貳、研究目的 

國立臺灣美術館於1988年開館營運,是國內唯一國家型美術館,具有完備臺灣美術史之整體脈絡之使命。為完整建構臺灣美術發展脈絡中所展現的豐富多元與地域特色,持續蒐集關注臺灣美術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之藝術家與作品資料,典藏已涵蓋從明清至當代至今約16,000餘件各種脈絡與媒材的作品。本次「國美典藏精選專題撰研計劃」之目的,在於呈顯臺灣美術史之精華,精選出具代表性的藝術家與典藏品,藉此呈現國美館歷年來的典藏脈絡及典藏價值,進而建構出臺灣美術重要體系,並達到推廣臺灣美術之目標。 

 

參、研究方法 

本計劃將取徑於兩種研究方向。其一,從傳統經典/國寶及重要古物開始,往後延伸,其二,從當代及全球藝術座標搜尋,往前回溯,兩個方向各自推進、辯證演繹出4個主題,從歷時性脈絡掌握臺灣美術的時代風格、文化特質。例如,明清時期「狂野特質」、「墾拓文化」等。4個主題關鍵詞將作為貫穿古今的文化元素,以此打破傳統和當代的二分邏輯,避免線性美術史書寫中,因時代分期產生之斷裂感。在此框架下,將建立傳統與當代之間的對照,以關鍵元素提出具連結性、延展性的整體論述。 舉例來說,國際上常見以美學特質來策劃的日本美術(史)展。例如,以「間、傾、景、靈、戲」等美學元素,來連結浮世繪、枯山水等傳統藝術,延伸到會田誠等當代藝術家作品的策展論述。[1]就本計畫而言,亦將參酌歷來國美館相關典藏研究展,如「臺灣美術丹露」、「國美無雙」等相關展覽之主題架構,如國美館典藏中,可用「地方性」的概念,來連結黃土水《水牛群像》與林明弘《枕頭7號+家》之間平面轉換與鄉土認同之聯繫等。惟此一精選及論述是建立在現有典藏品的基礎上,在僅有千分之六入選率的情況下,不免或將有重要藝術家無館藏、或雖有館藏、卻非個人代表作的遺珠之憾,此為本計畫之研究限制。立基於上述基礎,論述將分為「風土與視線」、「主體與認同」、「材質與物體」、「行為與動勢」等四個主題面向,分述如下。 

 

[1] Ivan Vartanian and Kyoko Wada, See/Saw: connections between Japanese art then and now,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 2011. 

 

肆、研究主題專文 

一、風土與視線(風景及其相關詞彙)

二、主體與認同(人物及其相關詞彙)

三、材質與物體(靜物及其相關詞彙)

四、行為與動勢(抽象及其相關詞彙)

 

 

相關藏品
水牛群像
雕塑 1930年
黃土水
枕頭七號+家
複合媒材 1997年
林明弘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0月8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