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蕭瓊瑞
水墨書畫之輸入臺灣,可溯源17世紀的明鄭時期,至清代嘉慶年間而達高峰,此後二、三百年間的臺灣明清書畫,民間藏家慣以「臺灣文獻」稱呼。
臺灣明清書畫基本上來自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浙江等地,這些地區的水墨書畫,沿襲明初院畫的傳統,帶著一種狂放、率直的氣息;俟明室北遷,中原畫院美學品味變遷,反批南方畫壇的書畫「筆墨濃濁」,而以「浙派」、「閩習」稱之,視為「狂態邪學」。
不過,從今天審美的角度檢視,這些具有「浙派」、「閩習」的臺灣書畫,那種充滿生命力、不受正統筆墨約束的創作,恰恰反映了臺灣漢人墾荒闢野的移民性格,應可以「狂野氣質」稱之,是臺灣特有的美學品味與風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