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人像 Head Portrait
素描 Drawing
席德進 Shiy De-jinn 1923 - 1981
27.2 x 21.7 cm
登錄號 08201892
根據論者鄭惠美(1956-)的看法:「席德進認為偉大的肖像畫家,隨時在創造、更新,不斷尋找一個新的構圖,發現新的姿勢,新的表現方法,新的色彩。」在席德進頭像素描中,往往能從中發覺其線條與陰影技巧的轉變。此幅頭像,炭筆線條粗細一致,臉龐以極淡的炭粉上色,再藉由擦拭顯現受光區域,然而,面部陰影變化不顯著,可能席氏還在揣摩的階段。
該《人像》作品是件炭筆素描頭像,男子面朝畫幅右側,頭頂和後腦超出畫框,髮型為側分長髮,髮絲線條用筆力道明顯且清晰可見,並以炭筆淡淡的擦染上色,呈現頭頂的體積感。在五官方面,以炭筆細線勾勒輪廓,眉頭、鼻樑、人中及嘴唇線條的相連,構成面容的立體感。面部陰影部份,男子左臉頰藉由炭粉摩擦的三角形面積,表現臉頰的凹陷,而下巴和右臉頰,則是加粗和重複線條,以及緊鄰輪廓線塗抹淡淡的炭粉來營造陰影。面龐骨骼及肌肉受光線照射的部分出現平整邊緣的留白,最明顯在兩頰和太陽穴至顴骨處,顯見席氏先運用指腹塗滿同色調的炭粉,再擦拭出受光照射的軌跡。
儘管席德進在全幅不斷使用抹勻炭粉的技巧,營造由陰影塑造的量感,但限於顏色層次對比不明顯,且突兀的留白痕跡,使得人物表情略顯生硬。
出處:潘佳瑩,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人像
類別
素描
媒材
炭精筆、紙本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27.2 x 21.7 cm
登錄號
08201892
入藏年
1992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來源
席德進基金會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923
卒年
1981
席德進,於 1923 年出⽣於中國四川。在成都技藝專科學校就讀時,受留法畫 家龐薰琹(1906-1985)啟發,接觸到⾺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畢卡索 (Pablo Picasso,1881-1973)等畫家,開始嘗試抽象藝術風格。1943 年進入重慶國⽴ 藝術專科學校,受教於林風眠(1900-1991)並與趙無極(1921-2013)、李仲⽣ (1912-1984)諸畫家多所往來,追求藝術的⼼志真切。歷經戰亂,1948 年輾轉來 台,任教於嘉義中學,四年後辭去教職移居台北決⼼專職創作。 席氏早期風格主要受到野獸派(Fauvism)與林風眠影響,⾊調強烈、線條粗 ⿊剛勁有⼒。1962 至 1966 年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訪歐美各地,受到普普藝術 (Pop art)、歐普藝術(Op art)、硬邊繪畫(Hard-edge painting)等現代藝術發 展的影響。回台後的創作反思中國繪畫精神,決⼼回歸民間藝術與台灣建築,結合傳 統與鄉⼟,運⽤墨彩暈染特⾊,融會貫通了東、西繪畫特點的兼容性,開創了獨具 個⼈風格語彙的時代創作。 綜觀席德進漫長的藝術旅程,作品媒材豐富多元,勇於嘗試各類創作形式,包 含⽔彩、⽔墨、油畫、素描、版畫等,晚期傾注於台灣建築、民間古物研究的精 神,帶動古蹟保存的意識。除了繪畫以外,也曾出書、於雜誌發表⽂章,其中包含 散⽂、遊記、書信、創作思考。⼀⽣持續追索、定位何謂現代的、中國的畫家,何 謂現代中國畫,即便晚年臥病在床,仍⼼繫於國畫的創新,希冀為⽔墨開創新局。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朱珮儀,「107年席德進典藏品描述資料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8。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0月7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