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典藏主題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國美館精品店
EN
更多選單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臺灣意象
典藏主題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國美館精品店
:::
回首頁
典藏查詢
孤單獨秀一枝松
孤單獨秀一枝松
The Lonely but Thriving Pine Branch
膠彩畫
Eastern Gouache
陳慧坤
Chen Hui-kun
1906 - 2011
134.5 x 68.8 cm
登錄號
07700072
加入收藏
加入授權
取消授權
陳慧坤早年畢業於日本東京美術學校,曾對印象派的光影顏色,以及後期印象派畫家塞尚的空間結構表現等,做過深入的研究,對西方藝術有著深入的瞭解。此外他也曾對中國傳統的筆墨下過極大的功夫,尤其對中國畫用筆的方法頗具心得;加上經常旅遊世界各地進行寫生,融合中西畫法於一爐,造就成一獨特的表現風格,自成一家。在這幅作品中,陳慧坤所採用傳統中國山水的立軸形式作為出發,並以聳立峭屹的岩石為畫面主體,一路往畫面下方延伸。站在岩石頂端的一株老松,掛著新葉,彷彿堅毅的不斷的向上伸展枝葉。沿岸浪花不顯,海面上散佈著淺淺的白色波紋;遠方的海面近似平塗,連著廣大的天空,點出畫面的清透與無限延伸。在平靜無垠的天際之中,襯托出岩石上一枝獨秀的古松。遒勁有力的線條筆觸,一筆筆透露出陳慧坤在描寫自然形象時,一直企圖追求的「真形」—一種自然主體恆存的精神本質。出處: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孤單獨秀一枝松
類別
膠彩畫
媒材
膠彩、紙本
創作年代
1982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134.5 x 68.8 cm
登錄號
07700072
入藏年
1988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來源
全省美展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陳慧坤
生年
1906
卒年
2011
陳慧坤,1907年生於臺中龍井鄉。因深受愛好文藝的父親之影響,常臨摹芥子園畫譜自娛,自幼即展現了藝術的天分。1928年負笈日本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美術大學)師範科。1931年返臺後,曾任教於臺中商業學校(現為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臺中第二高等女學校(現為臺中二中)、臺中第一女中(現為臺中女中)及臺灣師範學院(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從事美術教育長達40餘年,作育英才無數。歷任省展評審委員。第1屆省展國畫特選學產會賞。並參加全省美展、全國美展等。1997年獲頒行政院文化獎、2003年獲得國家文藝獎。1977年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退休後亦曾至美國、日本、中國等地遊覽寫生作畫。陳慧坤一生專研於繪畫,以實證精神為出發點,兼融中西方繪畫觀念。足跡遍及臺灣及世界各地。1950年代,陳慧坤曾二次赴日考察美術教育。1960年赴法進修並至西班牙、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德國等國旅行寫生。 創作媒材也從膠彩畫、中國畫轉向油畫,並對印象派、野獸派等各派技法深入專研,之後陳慧坤多次遊歐寫生,以「觀察自然,再現自然」作為其對於繪畫及環境關懷的表達。 陳慧坤自1962年起舉辦數十次個展。包括臺北市立美術館(1986、1995)、國立歷史博物館(1991)、臺灣省立美術館(現為國立臺灣美術館(1996)、國父紀念館(2003)、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及國立交通大學(2006)等。 陳慧坤是少數兼擅油畫、膠彩畫、水墨創作的臺灣畫家,對於中西方繪畫觀念兼容並蓄。畢生創作強調面對實影寫生,畫作風格充分融合東方繪畫靈秀之美與西方再現自然內在精神的特質,創作風格獨樹一幟。 出處︰2021,《典藏目錄32》,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頁229。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國立臺灣美術館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及個資保護
|
資訊安全宣告
|
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
網站導覽
資料更新日期:2023年6月10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