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典藏策畫展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EN
更多選單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典藏策畫展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回首頁
典藏查詢
作品一(662)
作品一(662)
Work No.1(662)
複合媒材
Mixed Media
李元佳
Li Yuan-chia
1929 - 1994
26.5 x 39.0 cm
登錄號
08700291
加入收藏
加入授權
取消授權
《作品一(662)》是一抽象水墨作品,在宣紙上施以藍彩的渲染,濃淡相間的色調變化似輕輕漾起的前奏,黑色的線條與墨點如跳動的音符,交織著流轉的旋律。本作以中國草書書法的線條為形式語彙,發揮飛動的線條流轉的動勢表現,展現書法線條結合個人修養、書寫動作的特有韻致。展現康定斯基一派的抒情感性抽象的形式內涵,大量的空間留白,回返道家的「虛」、「空」的蘊含包容力,以無生有,具圓融調和的精神性意涵。
李元佳是「東方畫會」的八大響馬之一,與同以抽象畫創作為宗旨的「五月畫會」領導台灣1960年代抽象畫的發展,與歐美的抽象表現主義有著內在的呼應。尋求中西的對話可能,注入東方精神,尋求哲思的圖像表達,重新詮釋中國水墨畫的筆墨情趣與意境。
出處:林明賢,《撞擊與生發-戰後台灣現代藝術的發展(1945-1987)》,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2004,頁205。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作品一(662)
類別
複合媒材
媒材
墨、宣紙
創作年代
1960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26.5 x 39.0 cm
登錄號
08700291
入藏年
1998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李元佳
生年
1929
卒年
1994
李元佳(1929-)出生於中國廣西,二次大戰期間,就讀於南京的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戰爭結束後輾轉來臺。1950年代,李元佳和其「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㐀形設計學系」)的同儕,入李仲生(1912-1984)畫室學習。在李仲生的自由教學下,李元佳發展出他獨創的藝術構想──用繪畫呈現人的眼睛看不見的東西,諸如世界的純粹、簡單、美妙、奇幻等。同時,李元佳也從李仲生引介的歐洲現代藝術,及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得到啟發。1957年,李元佳與友人們正式成立「東方畫會」。李元佳的作品,多數透過手作、簡單的標記、形式和訊息,表達他對萬物形而上學的理解。1962 年,李元佳受蕭勤(1935-)引介,寄居義大利友人葛維納拉(Dino Gavina, 1922-2007)的工廠,利用工廠廢棄的金屬、木板等,創作浮雕繪畫,並從中發展出單一小點,或多個小點的創作形式。1965年,李元佳獲英國倡導前衛藝術,同時亦為國際實驗性藝術樞紐的信號畫廊(Signal Gallery)邀請展出。此為其創作歷程中的重要轉折點,而後發展出玩具藝術(Toy art)、「宇宙點」(Cosmic point)等創作思維。1972年,李元佳移居至英國哈德良長城(Hardrian’s Wall),於當地成立「李元佳美術館」(LYC Museum & Art Gallery)。除了藝術展覽,李元佳邀請居民聯手規劃工藝類的工作坊,自己也嘗試攝影創作。李元佳的一生創作多元,其作品無論是早期具有的象徵意義,或晚期涉及的動力藝術,或者用行動擴延藝術的定義等,其中的觀念性,皆具備豐富而有待探索的研究潛力。 出處:郭璧慈,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郭璧慈,「108年度李仲生及五月東方畫會史料研究暨描述資料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國立臺灣美術館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及個資保護
|
資訊安全宣告
|
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
網站導覽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2月3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