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典藏策畫展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EN
更多選單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典藏策畫展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回首頁
典藏查詢
庭院
庭院
The Yard
油畫
Oil Painting
廖繼春
Liao Chi-chun
1902 - 1976
117.0 x 91.0 cm
登錄號
07700340
加入收藏
加入授權
取消授權
〈庭院〉是以自家庭院花草題材之作,為廖繼春1960年代赴美考察後之創作,萃取歐美抽象繪畫的表現形式,反思抽象與具象之爭的意義,實踐於自己的創作上,雖以具象的實景、實物為對象,但已趨向半抽象的奔放筆觸,同時更深入色彩表現的豐富性,交融東方色彩元素,使色彩呈現繽紛瑰麗且具音樂律動性,所描繪的對象物已逐漸消融於主觀抒情的畫面節奏中。出處:薛燕玲,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庭院
類別
油畫
媒材
油彩、畫布
創作年代
1968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117.0 x 91.0 cm
登錄號
07700340
入藏年
1988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廖繼春
生年
1902
卒年
1976
廖繼春(1902-1976)出生於臺中豐原農家,屬最早留日的前輩畫家之一,其畫風早期富有外光派色彩,中期始趨向接近抽象的表現形式,以色彩象徵性捕捉對象物的現實感,晚年又回歸具象,追求他所認為「堅實而永恆」的作品。廖氏自幼父母雙亡,養成獨立自主之性格,1918年就讀於臺北國語學校乙種師範部,1924年前往日本,就讀於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雖然當時日本已出現各種現代藝術風潮,但學院體制下所學仍是傳統的外光派技巧,其畫作尚具扎實的素描骨架和戶外光線的綜合性表現。然而,此時野獸派(Fauvism)、立體派(Cubism)已由「二科會」等美術團體迅速發揚並成長茁壯,他自然也接觸到這些前衛美術,尤以野獸派已開始進入其創作思維。1927年廖繼春自東京美校畢業,返臺後定居、任教於臺南,《有香蕉樹的院子》(1928)與《有椰子樹的風景》(1931)為此時期代表作,兩件作品追求光影變化及沉穩的結構,用色上整體明亮,充分展現了南部氣候的炎熱氛圍。廖氏更致力推廣美術,他先與陳澄波(1895-1947)、顏水龍(1903-1997)成立「赤陽洋畫會」,不久又與北部的「七星畫壇」合併為「赤島社」。1934年與陳澄波、顏水龍等人再創立了「臺陽美術協會」,被稱為臺灣「新美術運動」的一大里程碑。1947年廖氏遷居於臺北,任教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期間他 於居所附近雲和街設立「雲和畫室」,在他的鼓勵下,1957年成立的「五月畫會」創始成員即出自雲和畫室。五月畫會初期以接受西方風格為主,後來漸漸於作品中找尋東方的民族性。1962年,廖氏受美國國務院之邀,於歐美旅遊、寫生,更加開拓視野,畫作的物件與色彩已經脫離了精確的寫實性,多屬半抽象的表現形式。1970年代後,作品又回歸到具象的形式,以往奔放的筆觸與色彩以更節制的方式呈現,同時注重整體結構的和諧性,並以自己的色彩語彙捕捉每一個景物,似乎正呼應著他所言:「現代畫的問題,並不在抽象或具象,不論有形或無形,最重要的是要有內容與表現性,能予以人美的感受」。 出處:黃歆,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黃歆,「108年度李仲生及五月東方畫會史料研究暨描述資料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國立臺灣美術館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及個資保護
|
資訊安全宣告
|
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
網站導覽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1月4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