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周濂溪 Chou Lien-hsi
水墨 Ink Painting
林玉山 Lin Yu-san 1907 - 2004
179.0 x 116.0cm
登錄號 10100001
林玉山(1907–2004),兼擅膠彩畫與水墨畫,日治官展時期即已少年成名,二戰後任教師大美術系並長期擔任「省展」國畫部審查委員,影響台灣美術發展較大。此幅〈周濂溪〉即為林玉山少年時期入選第3回「臺展」(1929年)東洋畫部的作品。
周濂溪(1017–1073)為宋代理學家,亦即〈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畫中欄杆後方有盛開的蓮花,正說明了這個典故。此作以周敦頤焚香茗茶讀書為主題,符合中國肖像人物寄寓明志的象徵性傳統。頑石香爐、煮茶童子與周敦頤共同組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構圖;周敦頤坐在荷塘石欄竹叢之畔,三株挺立的闊葉樹或許是象徵高潔的梧桐,景深空間層次井然。
畫面左上方款識:「昭和己巳桂秋寫於風雅軒,林玉山。」下鈐雙印,朱文:「立軒」;白文:「林英貴印」。林玉山本名「英貴」,字「立軒」,最後才以「玉山」作為畫名;「風雅軒」則是林玉山嘉義老家世代經營的裱畫店。
出處:施世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周濂溪
類別
水墨
媒材
彩墨、紙
創作年代
1929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179.0 x 116.0cm
登錄號
10100001
入藏年
2012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營利及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907
卒年
2004
1907(民國前5) 年4 月1 日生於嘉義美街,卒於2004 年。原名英貴。家裡原是裱畫店,林玉山11歳起就在店內擔任畫師的工作,極早接觸當時流傳在台灣的文人畫,其啟蒙老師為蔡禎祥,1923年續從日人伊'旭江習畫。1926年至1929年入東京川端畫學校,受到日本畫科主任教授岡村葵園(Okamura Kien, 1897-1939 〉、結城素明、平福百穗等四條派成員的影響,重視寫生觀念。1935年,再度赴日學習,入堂本印象畫塾深造,習得堂本描寫自然、從事寫生的繪畫觀,以及親近中國繪畫,尤其是宋朝花鳥畫。1927年以作品《水牛》、《大南門》入選首屆「台展」,與郭雪湖、陳進等同被稱為「三少年」。曾主導或參與的畫會為「春萌畫會」、「鴨社書畫會」、「自勵會」、「黑洋社習畫會」、「栴檀社」與「麗光會」等。先後任教於嘉義市中學、嘉義省中、靜修女中、師大美術系。曾任中國畫學會及中國美術協會理事、台陽美術學會會員,教育部美育委員會委員,全國、全省美展評審、評議委員。戰後更為畫壇重要領導人物之,90餘歳仍創作不懈,是少數能把握時代潮流並樹立個人風格特色的畫家。林玉山創作題材多元廣泛,舉凡山水、人物、花鳥、走獸、乃至於器用等,無不精通,尤其是畫雀與畫虎獨歩畫壇,各種工具色料之應用莫不全能,承受日本畫賦彩纖細多變特質,亦具中國畫沉雄筆墨的功力。而「寫生」一直是創作的泉源,行腳所至,無不寫實記錄,並且鼓吹傳授予學生,此外並將個人學畫的經驗為文以示後學。(薛燕玲,2007 ,《典藏目錄19》,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頁242 。)
2011《典藏目錄23》,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頁121。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3年6月10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