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玻璃箱與嬰兒系列 Glass Box and Baby Series
版畫 Print
謝里法 Shaih Li-Fa 1938
27.5 x 37.5 cm
登錄號 08800227
謝里法(1938-)以1978年出版臺灣第一本關於臺灣美術史專書《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而聞名,曾在1959年加入「五月畫會」,藝術創作類別廣泛涵蓋版畫、油畫、雕塑、觀念行為、地景裝置、策展,2009年出版臺灣美術史長篇小說《紫色大稻埕》及《變色的年代》,晚年有自傳《原色大稻埕─謝里法說自己》於2015年出版。其藝術生涯中,版畫創作的高峰大致在1964年至1975年期間。
「嬰兒與玻璃箱」系列開始於1965年,初始大部分是油畫,有時壓克力和油彩混合使用,1968年至紐約的初期發展成版畫形式,此作為蝕刻鋅版版畫。深色幽黑的大片背景,以藍色細線或橫向水平平行排列、或斜向平行排列,以各自形成的區域,並置拼組而產生出複雜的空間向度。粗獷銳利的純白色幾何形結構,是玻璃箱的框架,在深邃猶如黑洞般背景上,顯得冷硬冰涼。與背景細線相同藍色的嬰兒,原本在白色所展現的玻璃箱內受其保護,卻難以忍受其制式下的禁臠,隨著心智身形的增長,輾轉反覆地企圖脫離玻璃箱,竟不惜以自己無任何裝備的肉身去抵抗和衝撞體制的庇護。畫面正上的方形區塊,以紅白寬條紋相間形成美國國旗的局部,暗示美國作為民主自由的象徵,是嬰兒脫離玻璃箱後所追求擁抱的聖土。
出處:徐婉禎,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玻璃箱與嬰兒系列
類別
版畫
媒材
凹版版畫/金屬版(鋅版)/蝕刻(硬防腐蝕劑腐蝕,細點腐蝕)
創作年代
1968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27.5 x 37.5 cm
版次
E/A
登錄號
08800227
入藏年
1998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938
謝里法(1938-),本名「謝理發」,生於臺北市永樂町(戰後更名「迪化街」)。 1955年考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受教於孫多慈(1913-1975)、廖繼春(1902-1976)、馬白水(1909-2003)等。在學期間第一屆「五月畫展」於1957年舉行,謝里法1959年畢業,與李元亨(1936-)成為應屆被挑選的兩名畢業生,隔年提出《忘》、《麗》、《離》三件作品參展,成為「五月畫會」成員之一。 1964年留學法國,和廖修平(1936-)、陳錦芳(1936-)被譽為「巴黎三劍客」。1968年巴黎爆發「五月學潮」而轉往美國,因遭列「黑名單」而直至1988年才得以返臺。自1964年始、訖至1975年期間,謝里法以創作版畫為重心,作品展現媒材、技法、地域、主題的跨界嘗試,1971年〈構成〉榮獲「第六屆全國美展」版畫類首獎。作品於國內外皆有展出、多次入選國際大展並受國際間重要藝術機構收藏,有「版畫黃金十年」之稱。 1975年同時於《雄獅美術》、《藝術家》開闢專欄,1978年分別集文出版《珍重阿笠─在信中與阿笠談美術》(1989年改名《美術書簡》)與《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後者為臺灣出現之第一本美術史研究專書,自此奠定其臺灣美術史論著的領航地位。重要出版尚有:《臺灣出土人物誌》、《重塑臺灣的心靈》、《我所看到的上一代》、《紫色大稻埕》、《變色的年代》與《原色大稻埕─謝里法說自己》等,對臺灣藝術發展影響甚鉅。其藝術創作媒材形式多變,也從事藝評與策展,晚年聚焦在「臺灣牛」的描繪。重點作品有:「嬰兒與玻璃箱」、「戰爭與和平」、「山上一棵樹」、「給聖者的獻禮」、「垃圾美學」、「卵生的文明」、「借力空間」、「牛的㐀型」、「漂流光座標」、「與地魔共舞」、「素食年代─牛的四頁檔案」、「不滿之見─繪畫最佳完成狀態探討」、「牛犇牛」等系列,寄寓創新、洞見、反思於作品之中。 感念其對臺灣美術的貢獻,2008年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紫色大稻埕─謝里法七十文獻展」、2013年獲國際藝評人協會終身成就獎、2018年榮獲行政院第三十七屆文化獎。 出處:徐婉禎,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徐婉禎,「108年度李仲生及五月東方畫會史料研究暨描述資料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0月8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