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海邊的騎士 The Knight on the Seashore
版畫 Print
陳景容 Chen Ching-jung 1934
50.5 x 73.5 cm
登錄號 07900107
《海邊的騎士》為版畫作品,畫面中的馬匹踏出左前腿,一名身披冑甲的騎士坐在馬背上,佩帶長劍、手握長槍,沿著海岸前行。海面風浪不大,陣陣漣漪拍向岸邊。對岸高聳的峭壁將天空遮住,零星的海鳥在天際飛翔。畫面以黑白基調為主,僅峭壁處以深藍色呈現,整體予人孤寂、悲壯的印象。
從1970到2000年代,在陳景容(1934-)的畫作裡,騎士是反覆出現的母題。畫作中,塑像獨自矗立於廣場,或與廣場裡的民眾、裸體人物被安排在一起。1978年出版的《繪畫隨筆》一書,收錄陳景容的多幅素描,和東京藝大石膏像室的照片。在書中我們能看到,石膏像室裡有一尊大型的騎士塑像,陳氏亦曾描繪以《海邊的騎士》、《唐吉訶德》為主題的油畫作品。追溯《海邊的騎士》的形象,是源自東京藝大的塑像,相似於早期文藝復興雕塑家唐納泰羅(Donatello, 1386-1466)的《加塔美拉塔》(Gattamelata)。《加塔美拉塔》或許是陳氏騎士母題的濫觴。他將騎士移至海邊,置於架空的場景中,呈現帶有故事性的文學氛圍。
出處:陳乃慈,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海邊的騎士
類別
版畫
媒材
平版版畫/金屬版(鋁版)/手繪平版
創作年代
1982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50.5 x 73.5 cm
版次
41/80
登錄號
07900107
入藏年
1990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934
陳景容(1934-)為臺灣壁畫創作的翹楚,亦擅長油畫、版畫、水彩與粉彩等媒材,更將美柔汀(Mezzotint)版畫技法引介至臺灣。陳氏1967年由東京藝術大學壁畫研究所留學歸國後,受到板橋一帶風景與傳說啟發,將人物、現成物(Ready-made)以拼貼(Collage)的形式呈現在蒼涼的景觀中,油畫以灰濛的單色調為主,頗具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式的夢境氛圍。周遊各國的經驗,也為他的創作帶入異國民情的元素,及神話、宗教典故母題,富涵深厚的藝術史底蘊。陳景容1956年自「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隔年參與「五月畫會」第一屆聯展。「五月畫會」由臺師大校友組成,名稱致敬法國「五月沙龍」(Salon de Mai),為推動臺灣藝壇現代化的重要團體之一。「五月畫會」成員後多出國留學、旅居,陳景容亦不例外,1960年起赴日留學。此時日本畫壇流行抽象畫風,陳氏堅持原先的創作方向,在多方探索後轉入東京藝大壁畫研究所,師事日本藝術家長谷川路可(1897-1967)。陳氏修習義大利系統濕壁畫(Fresco)、馬賽克鑲嵌、蛋彩畫(Tempera)等創作技法,奠基了紮實的 基礎。陳景容以巨幅油畫和壁畫創作聞名。1967年創作《有街燈的風景》開啟其油畫風格的濫觴,至1990年代後,異國風物為作品帶來多元的風貌。因國立臺灣美術館(時稱「臺灣省立美術館」)公開徵求門廳畫作而作的壁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1986),以義大利文藝復興( Renaissance)群像壁畫般的構圖,描繪臺灣社會由農業轉型現代社會的進程、以樹木培育象徵教育傳承,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巧妙地安排在畫裡,姿態巧妙、刻劃細膩。陳氏的作品獲國內外機構典藏,如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乃至海外的梵諦岡美術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等,獲得各機構肯定之榮譽。 出處:陳乃慈,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陳乃慈,「108年度李仲生及五月東方畫會史料研究暨描述資料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4月25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