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曉汲清江 Landscape
攝影 Photography
郎靜山 Lang Ching-shan 1892 - 1995
45.5 x 33.0 cm
登錄號 08100184
初曉的清晨,晨霧尚未消散,罩著遠山朦朧,頭戴斗笠的老叟肩擔二桶江水,獨自舉步在江邊,啟一日辛勤之始。此幅黑白攝影作品,呈現如同水墨畫般的視覺體驗,遠山的朦朧似水墨的暈染,雲霧縹緲、大量留白與樹木的表現,處處流露著中國山水畫的意境風貌。畫面的經營亦頗為用心,前中後景的層層安排,呈現Z字形構圖,畫面帶來視覺上的動勢。郎靜山堪稱中國攝影界的一代宗師。百歲高齡的他,一生專注於創作具美感的攝影作品,並勇於實驗創新,以其「集錦攝影」的作品享譽國際,此作即運用「集錦」技法完成。所謂的「集錦攝影」(Composite Picture)是指將不同景物影像的局部,在暗房中逐項拼融完成的作品。西方在1920年代已有人使用「暗房疊放」的技術,而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也會疊合數張底片,呈現拼貼的效果。但郎靜山有意識的使用移花接木的組合動作,來達成如畫般的意境經營,將傳統中國畫理、畫意與詩詞意境融入作品當中,當中的精神性內涵,異於西式的拼貼疊合。也因此郎靜山「集錦攝影」有「影中有畫,畫中有影」的讚譽。
出處: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曉汲清江
類別
攝影
媒材
黑白照片、紙基、沖印
創作年代
1931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45.5 x 33.0 cm
登錄號
08100184
入藏年
1992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892
卒年
1995
郎靜山,1892年生於江蘇淮陰,其父郎錦堂喜好藝文,家庭生活經驗啟蒙了郎靜山的藝術才華。1904年,就讀於上海私立南洋中學,在教師李靖蘭的教導下,學習中國書畫與攝影技術,李老師將書畫原理運用在攝影上,對其未來的藝術風格產生影響。畢業後,郎靜山進入廣告界工作,曾到上海青年會(YMCA)進修英文。1912年,郎靜山遷居至上海,於《申報》營業部任職。1919年創立「靜山廣告社」,1928年,郎靜山與胡伯翔、丁悚等人成立「中華攝影學會」(簡稱華社),以推動美術攝影為主要活動。1931年於上海開設「靜山攝影室」,專職以人像與廣告攝影為業;同年與黃仲長、徐組蔭合組「三友影會」,並開始將作品送入國際藝術沙龍,並以攝影作品〈柳絲下的搖船女〉、〈柳蔭輕舟〉入選日本國際攝影沙龍。1937年舉家遷往四川,並往來於上海、昆明與重慶之間從事新聞採訪工作並持續進行集錦攝影研究與創作。1949年應美國新聞處邀請到臺灣參加影展並定來臺居。1950年與來自各地的攝影同好成立中國文藝協會,並且出任主任委員。1959年起,擔任中國文藝協會擔任文藝獎評審委員。 畢生致力推廣攝影,融滙東方精神,創造獨有的攝影語言,參展及獲獎無數,創作內容涵蓋紀實、靜物、人物、集錦、影繪等主題。自創【集錦】照相術名揚國內外。曾獲教育部頒贈教育文化一等獎。(取材網路資料整理編寫) 2021,《典藏目錄32》,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1,頁250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4月17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