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水墨在紙本或絹布上的一些變化,透過紙張和絹本獨有的特性,徹底地抓住深淺不一的墨色並使之穿梭在這兩種載體的纖維當中。本件作品內容是用草、魚和水共行互動,我將人文寄託在綿密的毛狀筆觸中,構成大部份的草地空間,藉由重複性的動作,一點一點植入潛意識帶出的話語,我想表達的僅是一種狀態,人群的狀態,每一筆代表的都是一個人,靠著筆墨交疊的不只是畫面技巧上的呈現,幾乎每筆力道和粗、短、細、長看似很相近,似乎隱約透露出這是我期望的「平和同等」狀,但不可違的是記錄下的人是不可能完全平等,所以也造就心境上的起起伏伏,於是有了明暗和高低差,這也是為什麼畫面中出現一些坡狀和球體套用光影的概念,水的元素強調和諧、純淨的感覺,時常和魚的型態複合在一起,說明內在是必須與其他物種交融、共鳴產生一個生命循環的共同體。
出處:駱志豪,《青年藝術家作品購藏計畫作品專輯.2012》,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3,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