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濁水溪 Chou-shui River
油畫 Oil Painting
林惺嶽 Lin Hsin-yueh 1939
131.0 x 194.0 cm
登錄號 08100080
在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濁水溪河床下游錯落有致的大小石頭,從近處到遠處,這些石頭延伸至地平線盡頭,呈現出非雨季的河床景觀。它們以各種形狀和大小,緊密地交錯在一起,展示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濁水溪(lô-tsuí-khe)是貫穿中部大小鄉鎮的一條河川,也是臺灣最長河流。藝術家林惺嶽(1939-)出生於臺中,濁水溪對他來說是小時候(細漢,sè/ suè-hàn)的回憶。從小成長經歷坎坷,輾轉遷移,無處安身。在濁水溪一大巨作產生後,他曾說「問我為什麼畫溪流、畫石頭?因為在我小時候,只有大自然對我包容。」
1975年從遊學西班牙回來後,這趟旅程為他的藝術創作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更是奠定他在藝術界深耕的決心。遊學期間他細心觀察西班牙的藝術風格和技巧,並且在回國後實地考察臺灣各地,深入領悟本土山水的特色。這段經歷使他能夠以精湛的寫實風格描繪臺灣的風景,並以壯麗的視覺效果來展現。此作品利用豐富的顏色來呈現石頭的質感及立體感,相對冷色調的河面上,反映出石頭的倒影,不僅使用超現實法描繪了濁水溪寫實的河床景觀,也反映了林惺嶽通過遊學經驗獲得的啟發和藝術成長。本作品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之美,同時也展現了藝術與經驗相互交融的精彩之處。

參考資料:《第20屆傑出校友》臺灣重量級畫家、藝術史論家林惺嶽(2020年6月5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友中心。取自https://reurl.cc/ZWM8DQ

王俞丰,「國家語言推廣作品詮釋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濁水溪
類別
油畫
媒材
油彩、畫布
創作年代
1986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131.0 x 194.0 cm
登錄號
08100080
入藏年
1992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939
1939(民國28)年12月10日生於台灣台中市。出生前其雕塑家父親林坤明已因傷寒英年早逝;二次大戰末期,母親在他時年5歲時因瘧疾逝世;原依身二伯父,後來改由在海外服日本兵役歸來的大伯父撫養,小學時因大伯父投資失敗破產而進入孤兒院棲身;爾後因繪畫上的優異表現使他走向美術道路,1965年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幼年早失怙恃及成長過程的顛沛流離成為其早期作品的精神烙印,他以超現實手法所演譯的詩性荒境,充滿苦悶、憂鬱與孤寂的氛圍,投射出己身自小在親情及歸屬上雙重失落的深刻缺憾,並以藍冷、蒼白化外世界的靜謐緲遠,寄託其希冀在無常生命中尋索永恆的精神哲思。1976年赴西班牙畫遊近3年,親身感受獨裁者佛朗哥死後西班牙民主化過程中澎湃的民情,激發他對故鄉台灣的歷史及美術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進行審視。1978年接洽西班牙當代藝術交流展時,乘坐的韓航誤入俄境而迫降,歷險歸來後聲名大噪,也促使他對自己作為一個藝術家的社會使命與責任進行思考。此後他不但開始致力在藝評論述中建立具有反思與批判性格的本土觀點,油畫的創作路向也在1980年代由超現實的夢土轉換到台灣現實土地的山水題材中,並以大尺幅畫布來意寫壯美的山川、飛曝、野溪,呈現台灣湧動的生命力。 蔡昭儀,2007,《典藏目錄16》,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頁130。
蔡昭儀,2007,《典藏目錄16》,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頁130。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5月9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