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風濤 Windy Billows
水墨 Ink Painting
林玉山 Lin Yu-San 1907 - 2004
51.2 x 63.9 cm
登錄號 08700244
林玉山(1907–2004),本名林英貴,出身於嘉義,1927年入選第一屆臺展,與陳進、郭雪湖並稱「臺展三少年」,是日治時期代表畫家之一,先後任教於嘉義中學、靜修女中和臺灣師範大學。在師大美術系擔任教職時,林玉山亦將個人重視「寫生」的創作經驗應用於繪畫教學上,除了指導學生實際對動植物寫生,也利用景物作構圖的經營,並將寫意水墨和淡彩的表現技法融入於創作中,對於台灣水墨的新風貌,有著重要的影響。
本幅畫作〈風濤〉即是融合了寫意水墨與淡彩之表現技法,表現出浪濤拍打岩石的景象,錯置的岩塊形成構圖上的三角形,穩定而略帶變化,與浪濤的姿態形成動與靜的對比。在表現技法上,以赭色快筆刷出岩石的結構與質感,趁未乾時以墨破色,作出岩石的暗面,浪濤的部份則以淡墨勾勒出激流與浪花的形貌,再以石青和白粉渲染。全畫筆墨趣味與色彩兼具,表現出作者純熟之寫意技巧,用筆肯定且造型精準,勾勒線條質感圓潤飽滿,奔放自由。雖然林玉山在創作理念上強調「寫生」,然而本幅作品卻不為形象所束敷,將景物由繁就簡,以簡單筆法表現出自然的神韻,創作出與傳統水墨迥然相異的個人風格。
款識:「桃城玉山作」

出處:呂金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風濤
類別
水墨
媒材
彩墨、紙本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51.2 x 63.9 cm
登錄號
08700244
入藏年
1997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營利及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907
卒年
2004
林玉山(1907-2004)本名英貴(身份證之姓名以及臺灣師大美術系之開課料均使用「英貴」本名),字立軒,後以「玉山」之名題畫(自1929年第3回臺展開始)行世,號雲樵子、諸羅山人、桃城散人。其祖父、父親皆能畫,家位於嘉義市的美街經營「風雅軒」的裱畫店,自幼耳濡目染,童年時隨蔡禎祥(騰祥),蔣才兩位民俗畫師學畫,少年時期隨任職於嘉義地方法院的業餘南畫家伊坂旭江,學習請益四君子、文人畫,前後大約3年,讓他了解詩文、書畫相互融通之可貴。17歲左右,開始向陳澄波請益素描和水彩,暇時常跟隨著他往郊野寫生。1926年4月,在伊坂旭江以及陳澄波的鼓勵下,前往日本進入東京的川端畫學校學畫。最初研讀西洋畫科,不久轉入日本畫科,學習以寫生為基礎且具筆墨韻致的「四條派」畫風。在川端期間,曾以寫生自上野公園不忍池的〈微雨初晴〉之水墨畫作,獲得期末特別競技(大競技)的二等獎。 1927年臺展開辦,林玉山以〈大南門〉和〈水牛〉兩件膠彩畫作入選第1回臺展東洋畫部。此後除了1943年的第6回府展林玉山因病未出品之外(當時他已擁有「推薦」之免鑑查身份),其餘各回都有畫作參與展出。尤其在第4回(1930)和第6回(1932)均特選臺展賞,第7回獲特選無鑑查,因而成為無鑑查畫家,到了第9回則成為「推薦」的最高榮譽。同時此後也自然失去了爭取獎項之機會。值得一提的是,其中1930年所畫而榮獲第4回臺展之特選臺展賞的〈蓮池〉,已於2015年通過文化部審定,成為臺灣近代繪畫的第一件「國寶」級畫作。 戰後初期省展開辦,林玉山從的1屆起連續擔任了27屆的國畫部評審委員,肩負掄才之重任。而且從1951年開始應聘而任教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國立臺灣師大美術系前身),由於當年接駁中原文化的政策規範,膠彩畫不在學校課程範圍之內,而以注重筆趣墨韻的國畫(水墨畫)與西畫為學校美術教育之主要內容。這對長久以來膠彩、水墨兼長,甚至書法和詩文、漢學也頗具素養的林玉山而言,自然可以很輕鬆的無縫接軌。臺灣師大藝術系為戰後初期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大專院校專業美術教育科系,也是全臺中等以上學校美術師資養成教育的主軸。林玉山從1951年開始應聘任教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1977年辦理退休,但仍受邀兼課至1992年為止,前後任教臺師大長達41年之久。戰後初期臺灣的國畫教學,多沿著大陸文人畫傳統臨稿的老習慣,不少早期臺灣師大藝術系的畢業校友,幾乎一致公認,當年大學時期的國畫老師當中,林玉山是最為徹底落實國畫寫生教學的師長。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
黃冬富,「臺灣早期書畫藏品策展研究計畫藝文勞務採購案」,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1月8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