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的作品,在表現一種靜穆的情境。形體傾傾,呈45度角,有向上緩升之勢,營造了輕盈漂浮的安謐。一手輕搭於腹部,一手任意下垂,呈現無力狀態;兩腳略屈,自然交疊,皆屬人體放鬆的生理結構範圍內。吉奧喬尼(Giorgione)的《熟睡的維納斯》,維納斯胴體斜躺,一手輕放腹部上,表現熟睡的沉靜。巴洛克時期,作品中的人物,不在是「直角」重心的表現法,身體可以在空中飄浮、翻騰、折轉。腳跟上揚,腳底朝上。重心在軀幹,以「面」作為載體,支點也不復由腳來扮演,拋棄傳統以「點」支撐的概念。本作品咀嚼了《熟睡的維納斯》沉靜的斜躺體態,也體會了巴洛克時期人物「支點」結構後的成形原理。另外,羅丹(Rodin)在《逃亡之愛》所表現的「後仰結構」,也給《歇》一個視覺上的浥注。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的《聖母哀慟像》(Pieta)中,耶穌倒臥,仰頭垂手的形態,也是本《歇》作品取樣的藍本。本作品基本上說是具象的、寫實的。「主題即內容」,它給觀者在視覺上直接的解答,不必用觀念推敲,免去了轉移對美的領略程度。
出處:劉坤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