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軔(1928~)出生中國河南,曾先後就讀於北平藝專、杭州藝專等校。1949年隨政府來台灣,擔任數年中學美術教師之後,1958年前往西班牙留學進修。郭軔在北平及杭州藝專的養成教育是多方位的,承襲自民初以來「以西潤中」的美學觀,初期作品以具象形式居多,中/西、書/畫兼備。於西班牙留學期間,郭軔逐漸轉向抽象繪畫,並發表他的「新視覺主義」理論,倡導放棄物象描繪、講究畫面構成的繪畫類型。1962年學成返台後,進入國立師範大學(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所任教,銜接50年代末期五月、東方的現代繪畫運動,將抽象主義帶進學院教學,自此長期投入藝術教育,培育無數創作人才。
〈大地之頌〉的作品題名讓郭軔的純粹抽象結構,有了某種具象的指涉。畫中出現作者慣用的不規則塊面結構,寒暖色調交錯覆蓋,營造起伏、遠近的空間感。畫面上端的深藍引導視線退向遠方,讓邊界處有種山稜天際線的聯想。彩度、明度均高的紅、橙、黃等垂直色面則向前進逼,形成觀眾視線上的阻隔。加以畫筆、畫刀摩擦出類似釜劈皴的筆觸,讓顏料帶出具有動勢的肌理,頗有山高谷深、渾厚凝重的視覺感。這件抽象畫作顯然不是郭軔對大自然的模擬,卻營造出類似北宋巨碑山水般的雄強氣勢,作者「大地之頌」的標題,似乎給出了明確的提示。
出處:潘顯仁,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