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修平,1936年生於臺北。1959年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62-64年留學日本。1965-68年旅居巴黎。1973-76年返臺灣提倡現代版畫。
1960年代的臺灣,民風還是相對的保守,但歐美藝術思潮已漸漸湧入,五月、東方等現代畫會相繼成立,再由於臺灣早期藝術家如黃土水、陳澄波、陳植棋、廖繼春、李石樵、顏水龍、李梅樹、張萬傳、洪瑞麟…等都曾赴日學畫的激勵,廖修平在臺師大美術系(48級)畢業,至實踐家專實習一年,擔任陳慧坤老師助教,再經服役之後,離開家鄉赴日進修。1962年進入東京教育大學繪畫研究科,除了繪畫與版畫創作外,也在高橋正人教授主持的視覺美術研究所選修「構成原理」與「視覺設計」的課程,這些純粹以抽象造型探索繪畫節奏與空間組構的訓練,廖修平自覺對於日後在創作上面臨如何處理畫面空間的問題,確實引發豐碩的作用。
〈墨象(三)〉作於1964年,廖修平到達日本,首度接觸平版石版畫製作,它是以油水相互排斥的原理印製,先以油性石版蠟筆,在石版上繪以輕重濃淡不同層次(有若鉛筆素描)的圖像。印製時,先擦拭一層水,再滾墨,沒被油性筆塗繪的部分吸水排油,圖像的部分自然沾滾上油墨。此作是以「汽水墨(tusche)」塗繪製版,它可加水磨成流狀若似墨汁,亦可稀釋繪出中間調子。
出處:黃郁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