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抽象2010-053 Abstract 2010-053
油畫 Oil Painting
霍剛 HO Kan 1932
150.0 x 100.0 cm
登錄號 10800246
霍剛〈抽象2010-053〉一作以極簡的色塊與幾何造形構成,黃與藍、黑與白的搭配,視覺對比強烈,紅色圓點有著輕盈的量感,召喚觀者聚焦畫面中更多想像與詮釋的趣味性。整體構圖簡潔有力,色彩使用鮮明。
出處:馮勝宣,2021《典藏目錄32》,國立臺灣美術館,頁238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抽象2010-053
類別
油畫
媒材
油彩、畫布
創作年代
2010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150.0 x 100.0 cm
登錄號
10800246
入藏年
2019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932
霍剛(1932-)出生於南京,1949年隨國民政府撤退至臺灣,1950年代霍剛就讀「臺灣省立臺北師 範學校藝術科」(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經歐陽文苑(1928-2007)介紹開始向李仲生(1912-1984)習畫。不同於藝術學院的教導方式,李仲生不看重傳統繪畫技巧的繼承,而是注重個別學生的啟發,鼓勵其挖掘內在的創作潛能。李氏創作、教學的中心思想對於霍剛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尤其潛意識(或稱無意識)理論與自動性技法(Automatism)的概念 傳遞更為關鍵。1956年與吳昊(1932-2019)、李元佳(1929-1994)、夏陽(1932-)等友人籌組 現代繪畫團體「東方畫會」,藝壇稱之為「八大響馬」。霍剛早期創作多以水墨、素描為主,從原始洞窟壁畫、中國書法碑帖中汲取養分,創作多以捕捉「意象」為動機,並以超現實主義( Surrealism)的藝術色彩最為濃厚,作品的造形多具渾圓、半穿透性的特點,投射出一種飄渺、寧 靜的視覺感受。 1964年轉往義大利米蘭定居,延續早期對於超現實主義的探尋,形體線條卻逐漸轉向幾何抽象。或許人在異鄉,充斥著環境陌生、語言隔閡、文化衝擊等問題,1970年代霍剛的作品大多以 低限度的藍綠色為底,深淺的色彩中都帶有一股憂鬱的情懷,此時正是其畫風轉變的時刻。到了 1980年代前後,則以幾何圖形作為表達自我情感、精神世界的媒介,藝術的純粹表現形式回歸到 最原始的「點、線、面」來創作,圖像元素以多元的色彩來構築畫面,光彩明暗對比之間彰顯空間的變化與張力。往後,霍剛更加入禪宗的空性思想,構圖也趨於簡潔明快,善用不同色彩塊面的排列,形體輪廓更為明確。抽象幾何繪畫經由霍剛妙手的線、形、色的轉化之下,滋養抽象藝術的形象美感,在藝術家創作的思考過程中,他將作品作為精神思想的折射媒介,回歸繪畫本質的創作初心與東方文化底蘊的深度,從幾何圖形中幻化藝術的純粹感知,開啟觀者另一層可見與不可見的想像視界。 出處:陳昭如,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陳昭如,「108年度李仲生及五月東方畫會史料研究暨描述資料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1月21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