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是一件「象徵」意義濃厚的簡化而抽象的作品。作者擷取造形上呈現弓、曲、鬆、緊、起、伏外緣線的「物體」,予以「意象」詮釋,讓「大地」意義顯影。也意味作者提醒觀者要以尖銳的眼光面對環境。作者將「物體」(object)選擇性切割,物體表面留下技法特意區隔的細膩雕琢的面、自然破損的面、不經手工的質感粗糙的面。由三種不同視覺效果的面共構一件作品成就其生命。一個不需要基座的作品,意味著它的「遊牧」個性,任何環境都是它生存的空間,任何環境都是與它共同生存的背景。《大地》作品就是「物件」本身沒有附帶的存在。它自主獨立的「完形」(gestalt)的存在。場景拉回到人身上,「大地」原本指涉的空間意義,就會轉化成為人類行為的「隱喻」上,「大地」孕育生命,人類也不斷在孕育生命。人體如「大地」就是此一作品的弦外之音。
出處:劉坤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