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修平1936年生於臺灣臺北。1959年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62-64年留學日本國立東京教育大學繪畫研究科,並習得石版(Lithography)技法。1965-68年旅居巴黎,進入法國國立巴黎美術學院油畫教室,受教於夏士德(Roger Chastel 1897-1981)教授,並進入版畫17工作室研修一版多色(Viscosity processes in color printing)技法,受教於創始者威廉.海特(Stanley William Hayter 1901-1988)教授。
〈月影乾坤〉作於1981年,以網版絹印併用拼貼版凹版印製。畫面下方葫蘆造形,其諧音是「福祿」,有著幸福、福運、高官與爵位之意,口小肚大可廣納四方財,象徵飽滿納財致福。作品名稱「乾坤」本是易經上的兩個卦名,後借稱天地、陰陽、男女、日月等,作者以葫蘆的受光與背光兩面,施以絹印與拼貼凹版兩種材質對比強烈的效果併呈,在陰與陽、實與虛等對稱的排列中,展現作者傳統的價值與東方的藝術特質;葫蘆上方大面積的空白以網版印上纖細淡雅格狀線條,比喻規律的平凡生活;彩虹般的中線由上而下,象徵天地、時光不斷演變,四季不停的更迭與循環,更將作品意涵推向形而上的表達,物已非物,景已非景,引領觀者進入意識與觀念性的遐想,彩虹漸層的運應已儼然形成廖修平個人獨特風格與表徵。
出處:黃郁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