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北關遠望 A View from Bei-guan
油畫 Oil Painting
郭東榮 Guo Dung-rung 1927 - 2022
60.7 x 73.0 cm
登錄號 08100016
郭東榮(1927-)在1951年進入今臺灣師大美術系就讀,繪畫風格深受時任油畫教授的廖繼春(1902-1976)影響,並在廖老師的鼓勵下隨劉國松(1932-)、李芳枝(1933-)等同學創立五月畫會,在1950年代末期帶動臺灣美術發展產生重大變革。在繪畫表現上,郭東榮寫實與抽象兼備,風格多元而無一定形式,如同他曾自言:「沒有固定風格的畫風是我的個性,也就是我的畫風。」
《北關遠望》為藝術家於1990年創作的寫實油畫作品,描繪位於宜蘭頭城,有著「蘭陽八景」美名的北關海潮之景緻,畫面以海水區隔前、中、後景,記錄北關極具特色之天然礁岩與單面山地形,橫向開展的布局有著水墨山水「平遠」構圖之意趣。筆觸方面,藝術家使用短促的線條堆疊出朦朧的海岸風光,厚塗的手法讓畫面產生立體的質感,有著高度印象派(Impressionism)之特色。而從色彩細節上,亦能見郭東榮的縝密規劃,前景數筆綠色線條呼應著遠方青翠的山勢,中景的礁石上則悄悄置入了海水的藍,遠方天光的紅色線條更是早已在前方的海水中顯露蹤跡,彼此應和的色彩配置讓《北關遠望》一作具良好的平衡感,足見藝術家深厚的繪畫功底。
出處:林恩如,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北關遠望
類別
油畫
媒材
油彩、畫布
創作年代
1990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60.7 x 73.0 cm
登錄號
08100016
入藏年
1991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來源
臺灣美術基金會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927
卒年
2022
郭東榮(1927-2022)出生於臺灣嘉義,自幼即展現極強的美術天分,在繪畫與書法上都深受學校師長 賞識。1951年,郭東榮進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就 讀,繪畫風格深受時任油畫教授的廖繼春(1902-1976)影響,同時亦利用課餘時間前往李石樵( 1908-1995)畫室精進素描技巧,出色的天賦與勤勉的學習讓郭東榮以第一名自師大畢業,其畢業 作品《師大化妝舞會》更獲得「臺陽美展」最高榮譽「臺陽獎」之肯定,此為其創作生涯中極為 重要的作品之一。1962年,郭東榮前往日本留學,相繼取得早稻田西洋美術史研究所與東京藝術 大學油畫技法材料研究所的碩士學位,扎實的理論課程與日本豐碩的展覽資源,讓郭氏熟稔國際 藝壇潮流並培養出前瞻的藝術性思維,旅日30餘年後,郭東榮於1989年回臺任教,投身於臺灣藝 術教育領域,創作不輟。 在師大就讀期間,郭氏因優異的表現成為廖繼春「雲和畫室」的助教與管理者,並在廖繼春的 鼓勵之下,與同為師大學生的劉國松(1932-)、李芳枝(1933-)等人創立「五月畫會」,是為 臺灣畫壇最早開始創作抽象繪畫的藝術家之一。1957年5月,郭東榮等五月畫會成員舉辦第一次 畫展,在當時服膺寫實畫風的畫壇中,成員們以大膽並極具現代藝術思潮的作品蔚為話題,並與 同年於11月舉辦第一次展覽的「東方畫會」,共同引爆臺灣1950至1960年代的現代繪畫運動,為 臺灣美術史畫下具濃墨重彩的一頁篇章。 在繪畫風格部分,郭東榮抽象與寫實兼備,其畫面表現形式端見藝術家對主題的把握而變化。 在寫實畫作中,多見郭氏以短促的細碎筆觸堆疊出多彩的畫面,有著高度印象派( Impressionism)之特色,而抽象畫作則是藝術家表現不同技法的創作載體,畫面線條或激動扭曲 ,或隨機滴流、噴濺潑灑,整體創作風格多元而無一定形式,如同他曾自言:「沒有固定風格的 畫風是我的個性,也就是我的畫風。」 出處:林恩如,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林恩如,「108年度李仲生及五月東方畫會史料研究暨描述資料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1月24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