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本生(1959-),出生於臺中,畢業於國立藝專美術科。後先後任教於大同國小美術班聘任教師、修平技術學院駐校藝術家、原生畫會創會指導老師。媒材上水彩與油畫兼擅,其作品曾獲1983年臺陽美展油畫部佳作、第40、43、44屆全省美展油畫部省政府獎及教育廳獎、第42、50屆全省美展水彩畫部大會獎等殊榮,獲獎經歷非凡。此外,他也十分熱衷於中部區域性美術集會的參與,並於2010年擔任臺灣中部美術協會理事長,2012年又就任於臺中市美術協會理事長。
廖本生早年創作深受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影響,以探索潛意識與表現世道間的矛盾為主,後期則逐漸走向半自動性的抽象創作,意圖以顏料的盡情揮灑塗抹,表現東方柔情與思維。於1985年創作之《人生劇臺》屬廖本生早期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品之一,畫面上並置了各式各樣的變形人像,或有半身、全身,或僅有身軀的式樣,尤其是畫面左側的女性石膏人像,神似素描課程上供學生描繪學習之維納斯石膏像。而在如此以灰色調之暗色系為主要表現的畫作之中,最前方所掛出的橘色待售牌子,格外引人矚目,又配合《人生劇臺》的作品名稱,作者似乎是藉由作品表現對社會的感慨,彷彿人們經由表演、展示自己以供大眾挑選,反映出對人們為迎合社會目光而失去自我的無奈。
出處:鄭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