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瑛 (1922-2011),1948年畢業於福建師專藝術科。早期以寫實風格的黑白木刻版畫見長,1960年代起受到現代藝術潮流的洗禮,轉向抽象版畫創作,探索新的拓印技法和多元媒材的應用。他首先以巨型圓弧線條的輪轉迴旋,發展出一種具筆墨趣味的圖騰造形。70年代起他的藝術走向更材質性和幾何構成的研究,關注於木、石的紋路肌理表現,以及圓和方、弧線和邊角的對應關係。此外,他也嘗試一種與傳統喜慶、古代文明符號相關的彩色絹印作品。1970年他參與創立「中國版畫學會」,致力於發揚版畫藝術,促進國際交流,對版畫的推廣貢獻良多。〈構 (二) 〉為周瑛1974年之作,此時他已由〈構 (一) 〉時代對木質紋理的實驗進展到對石面肌理的研究。畫中四個元素飄浮於虛空中,獨立而互不統屬,彼此之間既維持著某些距離,也存在著相互牽引的張力。居中的橘色塊在周遭黑色塊的襯托之下,成為視覺的焦點所在。特別的是,它既非方也非圓,而是近於古代石刀、石斧的弧狀造形。周瑛似乎在探索版畫的抽象形式之餘,也運用了中國古代文明的元素,試圖於畫中注入開天闢地的原始之感。這一年,他以出色的創作獲得了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
出處:康輝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