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渡小月(夜市 08) Do’Chaw-Yeh (Night Market 08)
水彩畫 Watercolor
陳景容 Chen Ching-jung 1934
36.2x45cm
登錄號 11000198
陳景容(1934-)以超現實主義的創作聞名,作品大量使用灰、藍等冷色調,筆下的人物表情莊重、景物蒼涼,呈現寂靜神祕的氛圍。他出生於彰化縣的教師家庭,1956年自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隔年加入新成立的五月畫會,與校友劉國松等青年藝術家一同推動臺灣美術的改革。五月畫會成員們的創作風格並不相同,一致的是對古典學院體制畫風的質疑及實驗創新的自由精神。這群藝術家在西式繪畫與東方民族元素間尋求交融與互補,並藉由作品表現對於現代藝術的論述與反思,大大影響了臺灣畫壇,走向現今多元並存的面貌。
陳景容於1977年起任教於母校師大美術系,附近夜市攤販(tànn-á/thuann-huàn)們鮮豔的商品、擺設及燈光在夜色中深深吸引他的目光,他常常在晚上離開學校畫室後,帶著速寫本來到夜市,捕捉暗夜裡一個個小攤販的身影。本作品描繪的麵攤仔(mī-tànn-á)懸掛「渡小月」布條,檯面透明冰櫃裡放著的可能是滷味等小菜,老闆手持麵切(麵摵仔,mī-chhe̍k-á)正在煮麵,後方的客人則在位子上靜靜等待餐點,攤車前方及側邊還擺著兩張長板凳(椅條,í-liâu又唸作í-tiâu),既是小攤販最大程度運用空間的生活智慧,也是近距離觀賞老闆料理過程的絕佳位置。
本攤「渡小月」之名應是參考臺南名店「度小月」(tōo-sió-gue̍h / tōo-sió-ge̍h又唸作tōo-sió-gua̍t)。度小月的經營者原是臺南地區的漁民,因過去捕魚一行極易受到天候影響,海象不佳、無法出海的日子被稱作「小月」,漁民往往需要省吃儉用,或另尋生財之道度過小月。第一代經營者洪芋頭便在小月時挑著扁擔,以「度小月攤仔麵」為名沿街賣起擔仔麵(tànn-á-mī),藉此維持家計,沒想到非常受到歡迎,後來就將賣麵作為本業,傳承至今。

參考資料:
國立臺灣美術館(無日期)。陳景容生平年表。【網站文字資料】。取自台灣美術知識庫https://twfineartsarchive.ntmofa.gov.tw/QuarterlyFile/B0117C.pdf
藝術家雜誌社(無日期)。陳景容-藝術市場。【網站文字資料】。取自https://www.artist-magazine.com/product_d.php?lang=tw&tb=6&cid=26&id=744
張肇烜(2016年9月20日)。【人心人術】心繫台灣的本土畫家:陳景容,想想。取自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5737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品牌共感研究中心(無日期)。超現實寧靜世界的畫家—陳景容。【網站文字資料】。取自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臺灣記得你」
https://taiwan.k12ea.gov.tw/index.php?inter=people&id=68
陳乃慈(2019)。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陳景容。【網站文字資料】。取自國美典藏https://ntmofa-collections.ntmofa.gov.tw/AuthorData.aspx?AID=MPMD
黃長春(2018年1月2日)。【美的顯影】陳景容孤獨的騎士。人間福報。取自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497040
教育部(無日期)。度小月。【網站文字資料】。取自教育百科-教育雲線上字典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5%BA%A6%E5%B0%8F%E6%9C%88
正宗度小月擔仔麵餐廳本舖(無日期)。關於度小月。【網站文字資料】。取自https://noodle1895.com/about-du-hsiao-yueh/

曾祥婷,「國家語言推廣作品詮釋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渡小月(夜市 08)
類別
水彩畫
媒材
水彩 鉛筆 紙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36.2x45cm
登錄號
11000198
入藏年
2021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934
陳景容(1934-)為臺灣壁畫創作的翹楚,亦擅長油畫、版畫、水彩與粉彩等媒材,更將美柔汀(Mezzotint)版畫技法引介至臺灣。陳氏1967年由東京藝術大學壁畫研究所留學歸國後,受到板橋一帶風景與傳說啟發,將人物、現成物(Ready-made)以拼貼(Collage)的形式呈現在蒼涼的景觀中,油畫以灰濛的單色調為主,頗具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式的夢境氛圍。周遊各國的經驗,也為他的創作帶入異國民情的元素,及神話、宗教典故母題,富涵深厚的藝術史底蘊。陳景容1956年自「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隔年參與「五月畫會」第一屆聯展。「五月畫會」由臺師大校友組成,名稱致敬法國「五月沙龍」(Salon de Mai),為推動臺灣藝壇現代化的重要團體之一。「五月畫會」成員後多出國留學、旅居,陳景容亦不例外,1960年起赴日留學。此時日本畫壇流行抽象畫風,陳氏堅持原先的創作方向,在多方探索後轉入東京藝大壁畫研究所,師事日本藝術家長谷川路可(1897-1967)。陳氏修習義大利系統濕壁畫(Fresco)、馬賽克鑲嵌、蛋彩畫(Tempera)等創作技法,奠基了紮實的 基礎。陳景容以巨幅油畫和壁畫創作聞名。1967年創作《有街燈的風景》開啟其油畫風格的濫觴,至1990年代後,異國風物為作品帶來多元的風貌。因國立臺灣美術館(時稱「臺灣省立美術館」)公開徵求門廳畫作而作的壁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1986),以義大利文藝復興( Renaissance)群像壁畫般的構圖,描繪臺灣社會由農業轉型現代社會的進程、以樹木培育象徵教育傳承,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巧妙地安排在畫裡,姿態巧妙、刻劃細膩。陳氏的作品獲國內外機構典藏,如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乃至海外的梵諦岡美術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等,獲得各機構肯定之榮譽。 出處:陳乃慈,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陳乃慈,「108年度李仲生及五月東方畫會史料研究暨描述資料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1月24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