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豐(1955-)大學時受攝影啟蒙老師陳宏影響,一腳踏入攝影的圈子,在1980年與妻子共同創立「青樺視覺公司」,並在其中擔任視覺總監。他以紀實攝影為創作主軸,數十年來,鏡頭記錄下的大小人物不勝枚舉,如1992年起為臺灣「明華園」等歌仔戲團拍攝之長期紀錄作品;2000年拍攝41位苦行僧繞臺一周,為臺祈福之影像紀錄;2018年與金門縣政府合作拍攝大膽島背後的故事。在各大攝影聯展中,亦常常能見到蔡榮豐的作品。
〈墓仔埔〉為寬景照片作品,這樣的拍攝方式相較於其他攝影技法,能有效地使觀者欣賞作品時,產生置身於作品中的感受。蔡榮豐積極運用此拍攝手法,畫面的前(右)、中、後(左)景分別為廟宇屋頂、「明華園」歌仔戲(kua-á-hì)、墓仔埔(bōng-á-poo),構圖呈現由右至左漸遠的視覺效果。畫面中的諸多元素,皆是與臺灣人息息相關的風土民情。
本作品雖名為〈墓仔埔〉,但位在畫面正中心的「明華園」歌仔戲團才是作品中的主角,最早的明華園主要以內臺的方式演出,1962年後電視媒體興起後才轉為外臺歌仔戲。而歌仔戲身為臺灣本土的演劇,濃厚的鄉土色彩與說著臺語,這樣的親切感,收穫了一群喜愛戲劇的粉絲。作品中的歌仔戲團正對著廟宇,應是所謂的「酬神劇」,也就是獻給神明的戲劇表演,並根據演出動機,又可分為神誕祭、平安祭及醮祭三種,每種祭典都有著不同的戲碼。且有趣的是,此作品的廟宇、歌仔戲團、看戲的人們、墓仔埔,形成了神、人、鬼同框的奇妙景象。
王俞丰,「國家語言推廣作品詮釋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