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花轎 Palanquin
攝影 Photography
陳石岸 Chen Shih-an 1930 - 2008
31.8 x 47.5 cm
登錄號 08300179
陳石岸(1930-2008)出生於臺中,少年時常去親戚家的照相館(翕相館,hip-siòng-kuán)幫忙,因而點燃對拍照的興趣,16歲那年適逢日本戰敗撤出臺灣,他自返國日本人的手中購入第一台相機,開啟了他的攝影之路。1951年,陳石岸從省立臺中師範學校畢業並投身教職長達36年,先後任教於臺中市忠明國小及力行國小。教職的穩定收入及作息使他能有充裕的時間投入創作,這段時期也是他作品數量的高峰。
陳石岸的鏡頭構圖多以幾何布局,他深受布列松「決定性瞬間」的影響,講求拍攝時的機緣,常與攝影前輩陳耿彬(1921-1967)及林權助(1922-1977)相約出遊攝影,捕捉1950至1970年代農村與庶民生活。本件〈花轎〉由後方拍攝田野間一列前行的扛轎(kng-kiō)隊伍,畫面由黑白分明的四個色塊組成——地平線以上淺色的四邊形天空、左右側稻田的深色三角形一大一小,由左下往右上延伸的淺色路面呈現下寬上窄的梯形,偏向右方的重心與左方的花轎主體達成視覺上的平衡。作品中的人們打扮素樸,穿汗衫、戴斗笠,甚至有人挽起褲腳(褲跤,khòo-kha),但轎子頂掛著的米篩(bí-thai)卻透露了這是一行迎娶的隊伍。傳統上認為,新娘(sin niû)在結婚當天有新娘神保護,雖然在當日新娘最大,卻也不能大過天,因此出了屋門、上下轎時都必須以米篩遮頭迴避,表示對天的敬意;現代婚禮中花轎多已被禮車取代,這項習俗卻仍延續至今。

參考資料:
張照堂(1987年10月)。回家的路上。 【網站文字資料】。取自臺灣光華雜誌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
黃嘉勝(無日期)。逐漸消失的影像 追思攝影大師陳石岸。大墩文化。取自https://www.culture.taichung.gov.tw/media/827278/48%E6%87%B7%E5%BF%B5%E5%A4%A7%E5%B8%AB.pdf
Jamie WU(2021年1月11日)。台中前輩攝影家陳石岸的記憶與凝望。【網路文字資料】。取自Facebook台中文化e托邦https://www.facebook.com/TaichuHeterotopias/posts/1309567116079169

曾祥婷,「國家語言推廣作品詮釋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花轎
類別
攝影
媒材
黑白照片、紙基、沖印
創作年代
約1957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31.8 x 47.5 cm
登錄號
08300179
入藏年
1994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營利及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930
卒年
2008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1月21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