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牛、牛車、人物等035A Cattle, Cattle Cart, Figure, etc. 035A
素描 Drawing
林玉山 Lin Yu-San 1907 - 2004
20.8x13.6cm(冊)
登錄號 11001123
110011230001/0002 宿舍中的郭振乾一人在日本屋內作畫
Guo Zheng-Qian Painting Alone in the Japanese House in the Dormitory
1926年4月,林玉山東渡日本進入東京的川端畫學校西畫科就讀,課餘往日本畫科見習,他發現了日本畫風用筆用墨諸法與中華書畫相同,而更加符合自己的性格,因而兩個月後(6月)轉入日本畫科。在東京學畫時,林玉山曾與陳澄波、郭振乾、洪有餘、王毓麟、□炳焜等六人同住上野公園附近的上車坂町宿舍。此圖是林玉山當時以鉛筆速寫之後,再薄施水彩,捕捉室友郭振乾一人盤腿坐在宿舍內作畫之神情。在這幅畫的背面,林玉山以毛筆註記:「大正15. 6. 15 畫 晴天下午三點左右,從位於下谷上車坂,目前居住的房間,朝上野公園的方向寫生,人物是郭振乾。立軒。」顯然畫中主角人物郭振乾,也是從臺灣前往東京學日本畫的學生,其正前方,在畫面右方延伸之畫外應該有個大窗戶,透過窗戶可觀賞上野公園的景致。而且此畫面之場景也是林玉山等人所居住的宿舍,位於木造建築的樓上。林玉山這件速寫淡彩畫作,相當忠實記錄當年宿舍極為克難和簡樸的居住空間場景。

110011230003/0004 上野動物園內象君之居室 Elephant’s Room in Ueno Zoo
林玉山赴日本東京的川端畫學校學習不久,常利用星期假日期間,前往上野動物園寫生,在那年六月下旬以水彩速寫了這件作品。背面註記著:「大正十五年六月二十五日,寫於上野動物園內象君之居室。」(附「立軒」橢圓形花押)。所謂「大正十五年」,正好是「民國十五年」(1926 年)。此畫特意壓低地平線。用以凸顯出飼養大象的三層建築物之高敞、宏偉感,一群遊客背對著觀者站在圍欄外觀賞樓下室內若隱若現的大象。林玉山畫此圖可能先用較粗的鉛筆輕輕地稍作打稿,然後再正式畫上水彩。畫中以橙黃色為基調,畫面上運用不少淡淡的線條和筆觸,但對於光影效果仍有相當程度的詮釋。其意趣,對照當年流行的水彩畫風來,似乎更加接近於東洋畫。

110011230007 大南門 Great South Gate
此圖為1927 年10 月林玉山入選第一回臺展東洋畫部的〈大南門〉一作主體建築部分的水彩寫生畫稿。當年在東京川端畫學校日本畫科進修的林玉山,適逢暑假返臺,前往高雄拜訪時任高雄出張所所長的文人畫啟蒙老師伊坂旭江(伊坂新之助,1879 ~ 1952)。回程途經臺南大南門時,頗有感受,遂以簡練而俐落的水彩寫生而得。畫中對於當年臺南大南門的城門、城樓之結構,以及局部崩塌傾攲,以至於雜木蔓草叢生的城牆,作了相當具體的紀錄。對照第一回臺展展覽圖錄中,其以膠彩絹布所畫的〈大南門〉,其建築部分取景角度,可謂之完全一致,是探研林玉山〈大南門〉一畫的創意發想和經營脈絡的重要寫生稿。現今已修護完整的大南門,仍然位於臺南市中西區南門路南門公園內,為臺南重要的古蹟以及觀光景點。

110011230011 馬骨 Horse Bones
林玉山以馬為題材的正式畫作不多,最為大家所熟悉的是日治時期1943 年所畫〈獻馬圖〉。戰後初期他以審查委員身分於第一屆省展國畫部中展出〈柳蔭繫馬〉,則用比較具有筆墨意趣的畫法畫馬,其後就很少再有畫馬題材的正式作品。這件以近於X 光透視畫法側面畫馬的鉛筆素描,其繪製時間點推測在日治時期,且很有可能畫於川端畫學校進修時期。林玉山的動物寫生,一向重視造形結構、動態以至於生態的深入觀察、瞭解以及掌握。這幅〈馬骨〉,許是參考自動物解剖的相關圖鑑資料,但亦可看出林玉山循由解剖學之途徑探究馬的骨骼結構。畫面右上角特別對馬蹄進行研究,右下角則畫馬的後腿和臀部。其間空白處,畫一頭戴斗笠,身穿短衣褲,挑著水桶的農夫。與馬匹毫無關聯,是林玉山節儉成性,當年常善用畫面餘白處練習作畫所致。

110011230044 嘉義市街 Chiayi Street
此水墨速寫稿所描繪場景和取景方向,與陳澄波(1895 ~ 1947)於1926 年首度入選日本帝展的油畫作品〈嘉義町外〉非常相近。在尚未赴日進入東京川端畫學校的一年以前,林玉山就曾隨著陳澄波學習水彩和速寫;林玉山進入川端畫學校以後,與陳澄波、郭振乾、洪有餘以及□炳焜等共六人同住上野公園附近的上車坂町宿舍。由於陳澄波的〈嘉義町外〉於1926 年10 月入選於日本帝展,因此林玉山此圖,很有可能是在1926 年暑假返臺時,與陳澄波一同到此一地點寫生所畫。此畫的地點為現今嘉義市國華街,當時正值嘉義市執行擴大市區改正計畫,因此畫面中紀錄了當時整頓道路時路面的不平整以及設置臨時過道之狀貌。林玉山這件水墨速寫取景視點,比陳澄波的〈嘉義町外〉較低,因此透視法的地平線消失點也比較低。林玉山直接用毛筆沾淡墨在素描本上速寫,空間結構穩定,畫中光影表現,以及墨色塗染,比較接近於西畫的手法。用筆很自在而毫不矯飾。

110011230056 雄獅 Lion
1926 年林玉山在東京川端畫學校學畫時,林玉山曾與陳澄波等人同住上野公園附近的上車坂町宿舍。因此不但方便就近到公園內的上野美術館欣賞藝術品,假日則常往上野動物園寫生。這段時期他的素描本留下了幾幅用鉛筆素描之後再以水彩設色的寫生獅子。此圖畫面中央主要畫了一頭碩大的雄獅趴伏地面休憩,其上方又特寫獅子的一對站立足爪,右下方則從俯視角度局部特寫獅子的頭頂。雖然其線條筆觸仍稍顯生澀,然而造形姿態的捕捉卻相當嚴謹。在同一頁素描本上,善加運用空白處作局部練習,顯見其節儉個性。右上角以毛筆行書題識:「大正丙寅年寫於上野動物園。」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4。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牛、牛車、人物等035A
類別
素描
媒材
水彩、鉛筆、水墨
創作年代
1926年
組件數量
60件
尺寸
20.8x13.6cm(冊)
登錄號
11001123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營利及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907
卒年
2004
林玉山(1907-2004)本名英貴(身份證之姓名以及臺灣師大美術系之開課料均使用「英貴」本名),字立軒,後以「玉山」之名題畫(自1929年第3回臺展開始)行世,號雲樵子、諸羅山人、桃城散人。其祖父、父親皆能畫,家位於嘉義市的美街經營「風雅軒」的裱畫店,自幼耳濡目染,童年時隨蔡禎祥(騰祥),蔣才兩位民俗畫師學畫,少年時期隨任職於嘉義地方法院的業餘南畫家伊坂旭江,學習請益四君子、文人畫,前後大約3年,讓他了解詩文、書畫相互融通之可貴。17歲左右,開始向陳澄波請益素描和水彩,暇時常跟隨著他往郊野寫生。1926年4月,在伊坂旭江以及陳澄波的鼓勵下,前往日本進入東京的川端畫學校學畫。最初研讀西洋畫科,不久轉入日本畫科,學習以寫生為基礎且具筆墨韻致的「四條派」畫風。在川端期間,曾以寫生自上野公園不忍池的〈微雨初晴〉之水墨畫作,獲得期末特別競技(大競技)的二等獎。 1927年臺展開辦,林玉山以〈大南門〉和〈水牛〉兩件膠彩畫作入選第1回臺展東洋畫部。此後除了1943年的第6回府展林玉山因病未出品之外(當時他已擁有「推薦」之免鑑查身份),其餘各回都有畫作參與展出。尤其在第4回(1930)和第6回(1932)均特選臺展賞,第7回獲特選無鑑查,因而成為無鑑查畫家,到了第9回則成為「推薦」的最高榮譽。同時此後也自然失去了爭取獎項之機會。值得一提的是,其中1930年所畫而榮獲第4回臺展之特選臺展賞的〈蓮池〉,已於2015年通過文化部審定,成為臺灣近代繪畫的第一件「國寶」級畫作。 戰後初期省展開辦,林玉山從的1屆起連續擔任了27屆的國畫部評審委員,肩負掄才之重任。而且從1951年開始應聘而任教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國立臺灣師大美術系前身),由於當年接駁中原文化的政策規範,膠彩畫不在學校課程範圍之內,而以注重筆趣墨韻的國畫(水墨畫)與西畫為學校美術教育之主要內容。這對長久以來膠彩、水墨兼長,甚至書法和詩文、漢學也頗具素養的林玉山而言,自然可以很輕鬆的無縫接軌。臺灣師大藝術系為戰後初期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大專院校專業美術教育科系,也是全臺中等以上學校美術師資養成教育的主軸。林玉山從1951年開始應聘任教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1977年辦理退休,但仍受邀兼課至1992年為止,前後任教臺師大長達41年之久。戰後初期臺灣的國畫教學,多沿著大陸文人畫傳統臨稿的老習慣,不少早期臺灣師大藝術系的畢業校友,幾乎一致公認,當年大學時期的國畫老師當中,林玉山是最為徹底落實國畫寫生教學的師長。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
黃冬富,「臺灣早期書畫藏品策展研究計畫藝文勞務採購案」,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5年9月8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