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典藏策畫展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EN
更多選單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典藏策畫展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回首頁
藝術家
遊戲
遊戲
Games
膠彩畫
Eastern Gouache
周龍炎
Jou Lung-yan
1922 - 2018
76.5 x 90.0 cm
登錄號
08100228
加入收藏
加入授權
取消授權
1960年代的「金光布袋戲」,是臺灣布袋戲(pòo-tē-hì)蓬勃發展的重要轉捩點,當時在國民政府的戒嚴令下,傳統在寺廟外搭戲棚酬神的「外台」演出遭到限制,布袋戲紛紛轉至「內台」,交付戲院租金並在內進行公演,成為常民娛樂生活的一環。因門票收入成為布袋戲班主要的經濟來源,為吸引觀眾,戲班除對演出進行改良,也需要繪製節目的宣傳看板。
周龍炎(1922-2018)出生於高雄,自小喜歡畫畫,卻因家貧未能如願赴日習畫,公學校高等科畢業後,先後任職於北野町(今鹽埕地區)區公所及東洋碳礦。1948年,周龍炎為了養家,開啟替戲院繪製看板的工作,先是在高雄的大舞台戲院及富樂戲院繪製布袋戲看板,1957年後則改為亞洲戲院、壽星戲院及國賓戲院畫電影看板。這份工作也使他輾轉認識了郭雪湖的弟子陳定洋,向其學習膠彩畫,並陸續以布袋戲相關題材的作品斬獲臺陽展、省展等重要獎項。
本作品中可見一左一右兩名男童,右邊的男童年紀較長,反坐在藤椅(tîn-í)上弄尪仔(lāng ang-á)給左邊的男童看,表情及肢體語言頗有操偶師的架式,左腿上還放著要替換上場的戲偶。依據作品創作時間(1962年)推測,畫中的幼童應為布袋戲團相關成員的孩子。因當時戲偶仍以手工雕刻為主,製造成本較高,尚未成為流行玩具,一直到1970年左右,鑄模技術出現大幅壓低成本,人們才開始能在夜市購得平價的戲偶。
參考資料:
諸葛正、陳政文(2005)。台灣布袋戲偶頭之作工與材料使用的變遷與特徵。朝陽設計學報,7,15-32。
林盟傑(2004)。文化變遷下的布袋戲玩具變貌(碩士論文)。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系統。(系統編號U0017-0610201510291618)doi:10.6840/cycu200400592
廖燦輝(無日期)。內台布袋戲。臺灣文學館線上資料平臺。【網站文字資料】。取自https://db.nmtl.gov.tw/site2/dictionary?id=Dictionary00038
學學台灣文化色彩(無日期)。周龍炎傀儡頭。【網站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xuexuecolors.org.tw/collection.php?opt=1&paint=520
曾祥婷,「國家語言推廣作品詮釋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遊戲
類別
膠彩畫
媒材
膠彩、紙本
創作年代
1962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76.5 x 90.0 cm
登錄號
08100228
入藏年
1991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來源
全省美展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周龍炎
生年
1922
卒年
2018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國立臺灣美術館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及個資保護
|
資訊安全宣告
|
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
網站導覽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1月21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