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信1936年生於臺南縣歸仁鄉紅瓦厝仔,1955年臺南師範藝師科畢業後,任教關廟國小,在吳晚得校長的支持下,竭盡心力積極推動美術教育與版畫教學,1965年榮獲全國美術教育特殊貢獻優良教師獎,1996年獲中華民國版畫學會頒贈「金璽獎」、第十九屆吳三連西畫類藝術獎;藝術創作多元且未曾間斷,早期擅長黑白木刻,喜好雕刀行走於版面、使勁刻鑿的觸感與其刀雕痕跡;《迎媽祖》一幅最為震撼,堪稱世界最長版畫。取材皆來自農村景象以及傳統民俗風情。
孩童時,由於父親穩定的工作,家計無慮、衣食無缺,生活逍遙自在,常嬉戲活躍於田園。1970年代開始創作多幅以「憶童年」為主題的版畫。〈放風箏〉作於1977年;同年參與第十三回日本亞細亞現代美術展;1979年也入選美國洛克福國際版畫展。孩童自製簡易風箏,經常以竹子或竹片作骨架,甚至黏貼以舊報紙或大張月曆充當風阻、乘風的平面,棉繩或尼龍繩拉出的牽引點,是此風箏能否平穩飛上天空的關鍵。林智信為了表達起風的狀態、為了表現風箏精緻的造形,畫面刻意呈現顯著的刀法筆觸,印製過程中,最後一版壓印以黑色強勁的線條,活化整體畫面。風箏的圖像造形:一是老鷹,一是蝴蝶。這兩種頗具代表性的動物,恰是臺灣這塊土地的象徵。
出處:黃郁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