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板畫與其他繪畫最大的不同之一在於窯燒之前,作者無法百分百確認作品的色彩表現,而在出窯之後,也無法再做修改,這種因燒窯過程造成的不確定固然可能產生期待的欣喜,但對於胸有成竹的作者而言,總是希望可以盡可能掌控從成型到完成的每一個步驟,讓作品充分表達作者欲陳述的內容。此作品在陶板表面塗刷化粧土,施以描畫、打磨,經氧化燒製而成,是作者一向擅長的手法,在技法之外,從中更可以看出作者感性、敏銳的心思。
畫面上是一片枯葉的局部特寫,細看可依稀辨識中間偏左的主葉脈上下貫穿,穩住的整個畫面,橫生的葉脈則縱橫交錯,疏密有致。除了看見這片枯葉留有風雨拂過,小蟲啃嚙的痕跡,亦不難想像在經歷青綠的華彩之後,它終不能背離歲月的必然,終究要回到它最初來的地方,回歸塵土,而等待它的會是下一個新生的輪迴...。
「秋」適時框住一片歷盡滄桑的枯葉,如同一本翻開的書,安靜地述說我們熟悉的故事。
出處:沈東寧,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