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典藏策畫展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EN
更多選單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典藏策畫展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回首頁
藝術家
激流
激流
Gushing Waves
油畫
Oil Painting
林惺嶽
Lin Hsin-yueh
1939 - 2025
197.0 x 291.0 cm
登錄號
09200008
加入收藏
加入授權
取消授權
解嚴之後的臺灣社政禁忌解除,對臺灣「本土」身分定位的追尋成為穿透臺灣文化境況的主軸,林惺嶽在此時也開始用新的眼光檢視自己成長、生活的斯土斯民,面對解嚴以後台灣看似紛亂卻充滿生命力的時代情緒,他嚐試將個人對於土地的情感提昇為廣闊的文化體驗,畫作主題也開始以臺灣峻山野溪的生猛動態取代以往沈鬱內斂的靜態描寫,這些以具象手法意寫的台灣景觀,在他的自我投射下煥發出與時代氛圍合拍的生命力。在〈激流〉一作中,本土力量化為湍急的溪流,以驚人的氣勢奔瀉而出,飛揚、澎湃的精神化為千捲浪花,鏗鏘有力的反映出個人面對時代變化的激昂情緒,畫風底下的濃郁情感除了是藝術家面對現實處境的自我呈現,也是其關注當時社會脈動的人文精神體現。出處:蔡昭儀,《巨視.微觀.多重鏡反:解嚴後台灣當代藝術的思辯與實踐》,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6,頁181。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激流
類別
油畫
媒材
油彩、畫布
創作年代
1994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197.0 x 291.0 cm
登錄號
09200008
入藏年
2003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林惺嶽
生年
1939
卒年
2025
1939(民國28)年12月10日生於台灣台中市。出生前其雕塑家父親林坤明已因傷寒英年早逝;二次大戰末期,母親在他時年5歲時因瘧疾逝世;原依身二伯父,後來改由在海外服日本兵役歸來的大伯父撫養,小學時因大伯父投資失敗破產而進入孤兒院棲身;爾後因繪畫上的優異表現使他走向美術道路,1965年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幼年早失怙恃及成長過程的顛沛流離成為其早期作品的精神烙印,他以超現實手法所演譯的詩性荒境,充滿苦悶、憂鬱與孤寂的氛圍,投射出己身自小在親情及歸屬上雙重失落的深刻缺憾,並以藍冷、蒼白化外世界的靜謐緲遠,寄託其希冀在無常生命中尋索永恆的精神哲思。1976年赴西班牙畫遊近3年,親身感受獨裁者佛朗哥死後西班牙民主化過程中澎湃的民情,激發他對故鄉台灣的歷史及美術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進行審視。1978年接洽西班牙當代藝術交流展時,乘坐的韓航誤入俄境而迫降,歷險歸來後聲名大噪,也促使他對自己作為一個藝術家的社會使命與責任進行思考。此後他不但開始致力在藝評論述中建立具有反思與批判性格的本土觀點,油畫的創作路向也在1980年代由超現實的夢土轉換到台灣現實土地的山水題材中,並以大尺幅畫布來意寫壯美的山川、飛曝、野溪,呈現台灣湧動的生命力。 蔡昭儀,2007,《典藏目錄16》,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頁130。
蔡昭儀,2007,《典藏目錄16》,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頁130。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國立臺灣美術館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及個資保護
|
資訊安全宣告
|
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
網站導覽
資料更新日期:2025年4月4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