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修平1936年生於臺灣臺北。1959年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62-64年留學日本習得石版(Lithography)技法。1965-68年旅居巴黎,,並進入版畫17工作室研修一版多色(viscosity color print)技法,受教於創始者威廉.海特(Stanley William Hayter 1901-1988)教授。1973-76年回臺灣提倡現代版畫。1977年應日本國立筑波大學之邀,設立版畫工作室並任教二年半於該校。
〈春花爭豔〉作於1982,以絹印為主,並用拼貼版(凹版印製),畫面中簡約的花朵枝葉擺放於下方,背景佈以垂直整齊的細線排列於上,中線從上而下,彩色的漸層變化有如彩虹般的燦麗,更將意涵推向形而上的表達;金色的枝葉,紅與黑色的花卉,一朵材質特異拼貼製作凹版印製的花蕊疊蓋於黑色花卉的右側,現實事物在顏色的改變中,已化為虛擬的圖像,物已非物,景已非景,引領觀者進入意識與觀念性的遐想,彩虹漸層象徵季節更迭與日夜之循環,這已儼然形成廖修平個人獨特風格與表徵;整齊規律的垂直細線反應的是平凡乏味單調的生活中,蘊藏一份空靈與孤寂之美。1979年從日本回到美國的廖修平,回想旅日期間經常獨坐觀看庭園(日式庭園-枯山水)的落葉,感觸良多,心性趨於追求靜謐、和諧生活,想像與思索也愈加深邃。背景大片的空靈,僅隱約、淡化的細線,彷彿是枯山水另一類的轉化。
出處:黃郁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