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瑛 (1922-2011),畢業於福建師專藝術科,1948起來臺任教於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凡40載,作育英才無數。早期以寫實風格的黑白木刻版畫見長,50年代在反共抗俄的文藝方針指導下,參與政治宣傳意味濃厚的戰鬥木刻。60年代起受到現代藝術潮流的洗禮,轉向抽象版畫,開啟他探索新的拓印技法和多元媒材應用的時代。80年代周瑛創作了最具代表性的「石之頌」系列,運用獨特的技巧,複雜的工序,以紙版表現出仿如石頭表面的紋理和質感,驚豔藝壇。90年代他投入複合媒材的研究,直接以現成木塊入畫,不僅為他的創作替上嶄新的面貌,也為臺灣當代藝術注入更多的可能。〈越 (之二)〉延續〈越 (之一)〉的創作風格,巨大的立體方塊為畫面的主要構成元素。一年之前,周瑛尚在探索以木質紋理表現方圓相應的課題,轉眼間進入以石頭肌理處理方塊相接的關係,可見用功之勤。大理石的花點來自於先行塗上石膏液製造效果,再施以油墨拓印而成,這種獨特的創作手法前所未見,預示了後來的「石之頌」系列。相較於〈越 (之一)〉的暗褐色調性,此作的黑灰色系呈現較強的對比,令畫中直線犀利如鋒,邊角嚴整俐落,強大的力量傾巢而出。
出處:康輝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