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信(1936年-),台南人,台灣當代版畫及油畫的代表藝術家之一。畢業於台南師範藝術科,以木刻版畫作為創作形式,而鄉土文化則成為他的創作核心,透過刀刻表現出台灣農村的質樸之美,作品色彩豐富且明亮,展現出獨特的視覺效果。除了版畫藝術外,林智信亦於1970年代起開始探索油畫領域,以其敏銳的色彩感受及扎實的素描底蘊,亦創造出另一番成就。然而,不論是版畫或油畫的創作,林智信都藉由作品表達對土地深厚的情感。
林智信16歲初中三年級,父親驟然病逝,母親身懷遺腹女獨扛家計,生為家中長子感受深刻;在日後創作的主題之中,或以人物或以動物為角色紀錄描述,有多幅皆隱藏、傳遞了這份銘感內心之意,例如1977年的〈台灣農婦〉與〈母子親情〉、1995年〈母愛〉等,皆是反射這份感念之情之代表。
〈浮生半日閒〉作於1983年,畫面主角看似躺臥在前景的牧童,以右手當枕左手按壓斗笠(怕被風吹走),左腳屈膝闔眼休憩,恬然自得;其實,故事述說的主角是後面的母水牛,難得的閒暇,利用工作之餘陪伴小牛在池塘裡戲水,肢體語言流露深刻的母子情懷。此作以橡膠版雕版、多版套色印製,畫心的四角削切圓弧,似乎意指作者藉著望遠鏡頭從遠處觀看了這個景象,也隱喻著作者在事經多年後回憶兒時的情境,強化作者觀看的角度與在場的證明。〈浮生半日閒〉與〈疼孫仔〉同時入選韓國第四屆國際版畫展。
出處:黃郁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