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修平1936年生於臺灣臺北。1959年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62-64年留學日本並習得石版(Lithography)技法。1965-68年旅居巴黎,並進入版畫17工作室研修一版多色(Viscosity processes in color printing)技法,受教於創始者威廉.海特(Stanley William Hayter 1901-1988)教授。1973-76年受母校之邀回臺灣提倡現代版畫。1977年應日本國立筑波大學之請,設立版畫工作室並任教二年半於該校。
〈晚秋晨曦〉作於1982年,以網版絹印併用拼貼版凹版印製。畫面上方一片空白處,一條彩虹般多色彩漸層線條橫跨左右,象徵天地、時光不斷演變,四季不停的更迭與循環。畫面中葉子、石頭圖像的擺置,有若日式寫意庭園---枯山水,表達一種純淨、空靈的狀態;葉子石頭圖像的背景以網版印上纖細淡雅格狀線條,比喻規律的平凡生活,享受一份「侘寂」的苦澀與美麗。網版絹印與實物拼貼版凹版印製,兩者其材質與版種所傳達的語彙在此作品中道出其個別意義,虛與實之不同境界,象徵與敘事之不同寓意。1979年從日本回到美國的廖修平,回想旅日期間對「禪」的摸索,心性趨於追求靜謐與和諧生活,往日經常獨坐靜觀庭園景象,感觸良多,僅能透過創作,逐一的重返。
出處:黃郁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