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樹林 Forest
版畫 Print
吳昊 Wu Hao 1931 - 2019
59.3x104.4cm
登錄號 11000545
吳昊(1931-2019),生於中國南京,後遷居台灣。1950年受教於李仲生,為「東方畫會」創辦人之一,也曾擔任「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理事長、「財團法人李仲生現代繪畫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全國美展及全省美展評審委員等職。
吳昊在1961年第四屆「現代版畫展」中,首度提出四幅版畫作品;1970年代初始,國際版畫展突現高峰,吳昊積極參與並多次獲得大獎,確立其版畫創作之地位。
作品〈樹林〉作於1975年,以凸版、木刻技法製版,多版套色,構圖頗具現代風格;沒有敘事性的故事內容,純粹以強勁的樹幹與扭曲蜿蜒的樹枝為主軸,搭配柔和的樹葉與溫暖色彩,結構出一幅對比與和諧並存並融的畫面。彎曲的枝葉,造就了舞動的視覺,打破溫和寧靜的色系,添增律動活潑的生氣。葉叢中些許透光的留白,讓圖與地的關係又找回緊密的結合。
出處:黃郁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5。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樹林
類別
版畫
媒材
版畫 紙
創作年代
1975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59.3x104.4cm
版次
6/30
登錄號
11000545
入藏年
2021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931
卒年
2019
吳昊(1932-2019)出生於南京,本名吳世祿,年輕時即展露其對於繪畫的天份與喜愛,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移至臺灣。向李仲生(1912-1984)習畫數年,吳昊繼承李仲生的繪畫觀念,重在自我風格的鑽研,他長期研究線條的畫法與自動性繪畫(Automatism)的技巧,創㐀出獨有的㐀形與構圖法。與李氏學習期間,陸續結識了志同道合的霍剛(1932-)、歐陽文苑(1928-2007)等人。1956年與夏陽(1932-)、蕭勤(1935-)、李元佳(1929-1994)等人共同籌組「東方畫會」,藝壇將其畫會的創始成員譽為「八大響馬」。在當時現代繪畫荒蕪的年代,「東方畫會」帶領一波藝術風潮,這股現代藝術推廣的原動能量,歸功於李仲生的引領與啟發。吳昊是畫會中較具東方色彩的一位,他喜愛以毛筆來素描,並著力研究中國傳統藝術,遊歷於線條變化的奧秘,油畫與版畫作品皆可見其對中國藝術題材的關注。關於吳昊的創作發展,歷經油畫與版畫相互交替的階段,但其實並無明顯分界。油畫中蘊含版畫的趣味,版畫中流露出油畫的質地,其強烈而統一的藝術創作理念,超越了材質的特性限制,表現其獨有的藝術風格。吳昊的木刻版畫創作從民間藝術取材,融合民俗文化美學中變形、誇張、質樸、鮮豔等元素。早期的版畫作品多呈現其童年生活的經驗。以童玩、戲曲、喜慶節日、傳統農村為主,並將思鄉之情表達於畫作中。隨著「東方畫會」重要成員皆遠走異國亦或沉寂,早婚的吳昊留守臺灣,故然成為「東方畫會」歷屆展覽的重要代言人。在臺灣現代繪畫導師李仲生過世之後,吳昊即擔任李仲生現代繪畫 基金會的董事長,不遺餘力地推廣及耕耘先師之志業。吳昊看似木訥、不善言辭的外表,骨子裡卻有著一股執著與倔強的性格,就如同他堅守自己的藝術風格,多年走來始終堅守如一。儘管師承李仲生,吳昊熟知現代繪畫的技法表現與藝術知識,在主題選擇卻多以生活現實、庶民的題材與語彙作為創作主軸,其作品橫貫「現代繪畫運動」與「鄉土運動」兩個時期,展現現代與懷舊的交疊風格以及其關懷鄉土、體察生活的繪畫經歷。 出處:陳昭如,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陳昭如,「108年度李仲生及五月東方畫會史料研究暨描述資料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5年8月30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