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繪畫轉而學習攝影的林柏樑(1952-),因為受贈自繪畫啟蒙席德進老師的一捲底片開啟了他長達40年的攝影自習之路,他曾說:「攝影本身就會說話,時間愈久說的話愈多。」從紀實攝影的長年經驗中累積對於影像的強烈感受力。林柏樑的作家身影肖像系列作品係1998至2001年受文資中心委託拍攝「文學的容顏:臺灣作家群像攝影」透過鏡頭敏銳的觀察理解文學名家的特質與情緒,充分抽離攝影與文學中的光影及文字,透過文學家身邊的事物建構獨特環境狀態,創造出主題人物置中的焦點構圖,並與被攝者多樣性的互動呈現文學家真實的眼神、表情及性格等影像語彙,形構具有個人特色的肖像照。鍾肇政(1925-)桃園客家人,臺灣重要小說家,不受聽力損傷影響,致力創作現代文學並推廣臺灣文學,曾獲中國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吳三連文藝獎、臺美基金會成就獎、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臺灣文學家牛津獎、國家藝術基金會文藝獎、二等景星勳章、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第二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二等卿雲勳章、第35屆行政院文化獎。在臺灣文壇與葉石濤齊名,兩人被並稱為「北鍾南葉」,為臺灣文學無私奉獻。林柏樑第二度來到桃園龍潭舊居拍攝鍾肇政,站在畫面中央的鍾肇政,手扶著一張歷經歲月的藤椅,如同他梳理整齊的白髮,自然由左上至右下傾瀉的陽光視角對應著鍾肇政身著的筆直線條襯衫,具有層次感的光線在臉上映照出訴說傳奇與歷史的深邃眼神,精準地表達作為臺灣文學傳燈者的氣度。
出處:趙欣怡,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