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由陶土拉坏加上捏塑成形,三件一組,一家四口,是作者「親情」系列的第一件作品,榮獲第三十六屆全省美展美工類第二名,這之後便因連續得獎的殊榮而獲得永久免審查的榮譽資格。這件作品的催生背後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作者為了要參加比賽,苦思不得題材,最後竟因政府當時倡導的節育政策「兩個孩子恰恰好」得到靈感開始創作,經過半年的努力,在成形及釉色控制上終於克服困難完成作品。作者自述作品得到肯定的當下性分之情難以言表,可見此作品對作者的意義非凡。而同一系列的首件作品雖然未必是作者最滿意的,卻會是最具原創性的,賞析此作品應有助於理解同系列的其他作品。
從形式上看,巧妙的以有頸的立瓶做為人物的基本形象,並以簡易的手法捏塑人物頭形,直白有力的帶出家人的關係,父母的形象相對高大,是家庭理所當然的守護者,父親比母親更高,是一家之主的姿態,孩子或是在母親懷中,或是依附在父母跟前,都是既溫暖又安全的。三件釉色各自不同又屬同一色調,一家人的意涵不言而喻。在科技一日千里,親情卻日漸涼薄的現代而言,這件作品強調的天倫之情,可以提醒吾人無論世風炎涼與否,親情依舊是人間最溫暖的美感,所有的進步與文明都是人們親情的彰顯和延伸。出處:沈東寧,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