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哈同(Hans Hartung 1904-1989)生於德國萊比錫,畢生鍾愛音樂,尤其是巴哈的曲目。他小時候喜歡在學校的作業簿上畫畫,對暴風雨中的閃電特別著迷,曾畫下許多鋸齒狀的線條,以表現光線的極速迸發與稍縱即逝的震撼。1935年,哈同逃離納粹統治的德國定居巴黎,這段期間他實踐「潑色主義」(Tachisme)理念,運用點、線自身的變化與組合構成抽象畫面,並以交織的黑色線條營造畫面的不安感,藉以反映戰時人們的憂心與悲觀。
作為歐洲「不定形藝術」的先驅,作品特色就是以看似即興自發(但其實是經過高度計劃)的書寫線條(筆觸或刮痕)構成畫面,並保持、彰顯其既敏感又激情的特質,以及這些結構所映襯出來的鮮明色彩。
〈無題〉(1953)為凹版版畫,畫家以銅版為版材,用硬防蝕劑腐蝕法(Hard Ground Etching)與細點腐蝕法(Aquatint)製版,最後把腐蝕過的窪痕內的油墨印於紙表。這些有如書法筆跡的造型語彙,就像高聳的竹子在空中搖曳,提供吾人熟悉又不尋常的視覺經驗。流暢富有彈性,且粗細不一的黑線延伸到紙張外面,加以間距不等的網格排列,塑造了這件作品同時具備「擴張」與「內聚」、「上升」與「下沉」的性格。同時,這些強軔有力,具方向性的線條,也是自由與速度的載體。
出處:朱正卿,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