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松(1932-2007),中國安徽省盱貽人,1949年來臺,隔年就讀於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1953年,跟隨李仲生(1912-1984)研究現代繪畫理論,後來加入「東方畫會」,1958年與江漢東(1926-2009)等人成立「現代版畫會」。1959年版畫作品〈太陽節〉榮獲第五屆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榮譽獎,一生致力於臺灣現代藝術的發展,卻在1960年因〈春望〉(一說為〈春燈〉)、〈遠航〉被疑污辱元首而遭情治單位調查,是為「秦松事件」。1969年赴美展出,全心投入國際藝壇,2007年逝世於紐約。 凸版版畫〈結構〉(1958),純粹以彎曲的線條與這些線條交織出的圖形構成畫面。就像畫題本身所揭示的:由形態、走勢不一的線條集結成的「結構」既是主題,也是作品的形式,以及它的本質。看似不加思索、無意識的線痕帶有一點遊戲性格,不斷地在一方天地中遊走、迴旋;在混沌模糊的自我探索下,能不能解開內心深處的「結」,恐怕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了!〈結構〉的創作行為與精神是浪漫的、天真的,視覺感受是趣味的。畫面中,黃色的背景上,厚實的黑色線條夾以白色細線,在魆黑的氛圍裡並不會有凝滯之感。秦松的畫往往蘊藏著詩意與哲理,呈現出非現實、感性且形而上的獨特氣質。
出處:朱正卿,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