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信1936年生於臺南縣歸仁鄉紅瓦厝仔。1952年進入臺南師範藝師科,深受導師張麟書木刻技法的吸引而走向版畫創作的藝術人生。之後,《豐年》雜誌半月刊主編楊英風頗為肯定林智信黑白木刻,並選用了其作品登載於刊物版面,更增添林智信對木刻版畫創作的熱情。1955年臺南師範畢業後從事國小美術教育、推廣版畫藝術;教學之餘,持續創作投稿。題材多以反映時代風情與鄉間生活樣貌;作品主要作為插圖之用,〈暮歸〉已展現其深厚的素描功力與成熟的刀刻技法。1972年開始轉向大畫幅的油性印墨、多版套色,並積極參與國際性版畫徵件,捨棄較纖細的刀刻筆觸,而改以著重色彩塊面的堆疊,呈現鮮明開朗的民生正向。1984年開起木刻水印製作,在單一雕版黑墨印製後,再局部以水彩顏料手繪上彩。〈抓蜻蜓〉製作於1985年,並於1986年入選西德第八屆國際版畫展;此時林智信年近五十,回憶兒時,在田野捕抓蜻蜓的情境,甜蜜快樂的童年,難以忘懷。畫面中的孩童捕捉蜻蜓的造型簡單明朗,流露純真的鄉野趣味,民間流傳的童謠順口而出,「田蛉 田蛉」,即是「蜻蜓 蜻蜓」之意。
出處:黃郁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