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芬的風格活潑,由許多色塊組成,像是繪本一樣豐富吸睛,常以各種技法成行以及燒製,化妝土與釉下彩最為常見,並以直立的造型為她的特色,鄧惠芬將作品以積木的概念一樣劃分出多塊,最後再拼湊而成,施以故事繪本一樣的彩繪,就像一本書一樣有著完整的起承轉合,簡單明瞭。
《拱橋映月》一樣有著鄧惠芬出彩的塊面故事,以用幾何的造型陶板拼湊出水面上的老拱橋,有著老舊磚瓦的顏色,訴說著小城巷弄內的故事,拱橋靜靜佇立在湖面,湖面上倒映出一顆飽滿的月亮,日復一日,靜靜的倒映著城鎮的一切。
鄧惠芬(1957-),1987年隨著夫婿到美國進修,先後於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藝術系(1987年)和美國聖荷西州立大學陶瓷系(1988-89年)選修陶藝課程,1990年返台。作品曾獲第17屆北市美展陶瓷組優選,第4屆金陶獎社會造型創新組金獎,第5屆金陶獎社會造型組金獎,第5屆金陶獎社會傳統創新組銀獎,1997台北縣陶藝創作戶外景觀雕塑首獎,1997年台灣省陶藝展現代創作組特優首獎,第13屆南瀛獎優選,第6屆國際金陶獎優選,第8屆國際陶藝雙年展首獎。鄧惠芬的創作包含「容器」、陶塑以及公共藝術品等,其特色除了造型新穎外,表面具夢幻童話般的裝飾圖案與雅緻活潑的釉色變化,更是為人讚許,讓人思緒隨之飄揚。
出處:莊秀玲,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