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典藏策畫展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EN
更多選單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典藏策畫展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回首頁
典藏目錄
臉(肖像)#12
臉(肖像)#12
The Face (Portrait No. 12)
新媒體藝術
New Media
渡邊豪
Takeshi Watanabe
1975
119.0 x 107.0 cm
登錄號
09700003
加入收藏
加入授權
取消授權
「臉」這個字有其特殊意涵,意指夾在兩個領域中間的那層自主的「表面」。比方說,《臉》系列作品所呈現的皮相不僅是由隱藏在其背後的內在因子所支撐的表面結構,也不只是觀看者可按照自己的選擇隨意賦予與特色的想像元素。《臉》系列所展出的所有皮相皆為內在與外在領域間的分界,而它們卻不屬於任何一方。它們只不過是沒有真正內涵的表皮,透過表面張力,意即像是皮膚質感或飾物等等的強度,來營造現實感。 我製作這一系列僅由其各自的表皮而構成的臉,是為了創造一種「既非人也非物」的東西。這樣的動機是此創作過程固有的一部分,因此視覺影像就成了先決條件。如此一來,「人」就成了由內涵與精神自主性所支撐的圖像;而「物」則是一種像魁儡偶一般,能被物化成為可供使用或消費的實體象徵物的圖像。另外,不論我們將「人」與「物」之間的差異看作是影像生命的內在、或者外在來源,我們都可能對「人性」這個能夠賦予影像生命的「人」的靈體,以及接收這種靈性的「物」的實體,作出平面形式的詮釋。這個細微的差異存在這「非人亦非物」的實體之中。而無論如何,創造某種「非人非物」的實體並不是為了製造出存在於「人」與「物」,或「靈」與「肉」這兩個毗鄰領域的分界,卻不屬於任何一邊的東西,也不是為了將這種東西轉變成一種混雜的第三領域,而是為了創造出佔據了彼此相互牴觸的位置,卻無可名之的影像。 我的《臉》系列所呈現的是一組肖像。我使用不同模特兒的皮膚作為每一幅作品的基礎。這些皮膚在質地、痣分佈的位置、乃至於眉毛形狀等方面皆各有千秋。我將這些皮相上的差異描繪成一幅類肖像圖像。一方面,賦予這些皮膚特色的外在形式各有略為不同的表情,然而它們本質上毫無二致,因為它們都沒有個別的獨特性。就其本身而言,皮膚缺乏任何發展個人獨特性的基礎。「肖像」意指某種被描繪、被表達、因此被認為存在於身體之後的東西。但因肖像本身並不具有這種外在形式,所以無法自行揭示任何訊息。然而當我們將幾幅肖像並置在一起時,單單是圖像表面上所顯示的這些皮不同膚之間的差異,便足以達到肖像特有的力道。出處:渡邊豪,《食飽未?:亞洲藝術雙年展.2007》,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7,頁126。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臉(肖像)#12
類別
新媒體藝術
媒材
數位影像輸出
創作年代
2007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119.0 x 107.0 cm
版次
1/1
登錄號
09700003
入藏年
2007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渡邊豪
生年
1975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國立臺灣美術館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及個資保護
|
資訊安全宣告
|
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
網站導覽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1月22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