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典藏策畫展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EN
更多選單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典藏策畫展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回首頁
典藏目錄
牡丹藍腹
牡丹藍腹
Peony and Swinhoe’s Pheasant
膠彩畫
Eastern Gouache
林玉山
Lin Yu-San
1907 - 2004
125.5x35cm
登錄號
10800026
加入收藏
加入授權
取消授權
林玉山(1907-2004) 原名英貴,畫號玉山,別號雲樵子,因生長於嘉義,又號諸羅山人、桃城散人。父親在嘉義人文薈萃的美街(現為成仁街)經營裱畫店「風雅軒」,林玉山自小就在店裡觀摩師傅們裝裱作畫,7歲入公學校後,主動向裱畫師蔡禎祥請教(學師仔,o̍h sai-á),建立了傳統書畫的基礎。約10歲時,家中畫師相繼辭職,便在父親的允許下,利用課餘時間承接店裡的部份工作,為客人繪製神像。少年時,林玉山透過堂兄介紹,向時任嘉義法院書記官的日本南畫家伊坂旭江(1879-1952)學習四君子(梅蘭竹菊)畫;他也常跟著任教於中學的同鄉畫家陳澄波(1895-1947)外出寫生,接觸了水彩及素描等西方媒材及寫生觀念。受到兩人的鼓勵,林玉山興起赴日習畫的念頭,在1926年及1935年兩度前往日本進修,習得膠彩畫的繪畫技巧,並融會中、日、西繪畫概念,建立個人獨特的創作風格。。
林玉山曾自述「惟畢生偏重花鳥一門」,他不僅寫花鳥禽獸的生,更寫其神,筆下的飛禽走獸型態神韻活靈活現,花鳥畫也是他傳世作品中數量最多的類型。本件〈牡丹藍腹〉創作於1937年,林玉山在同一年還創作了〈山茶雙雉〉、〈繡球白鷺〉、〈芙蓉鴛鴦〉等作品,係一四季系列,畫面皆可以鋸齒狀分隔為數個三角形,作者將一對鳥兒、花朵及石塊等背景元素分別布局於這些區塊中。位在本作品畫心的是一隻羽色斑斕的臺灣藍腹鷴雄鳥,站立的岩石後側一隻雌鳥正低頭啄食,代表春意的淺粉色牡丹(bóo-tan)生長在石後,枝葉延伸而上,花朵盛開在畫面上三分之一處,右下角有落款「玉山生」及一枚朱印。一般民眾常將藍腹鷴與千元鈔背後的臺灣帝雉搞混,兩者皆是臺灣特有種,雄鳥羽色以藍黑為主,並有醒目的紅色眼瞼,最容易分辨的方式則是以腳爪顏色判斷──黑色是帝雉,紅色是藍腹鷴,藍腹鷴也因此稱作紅跤仔(âng-kha-á)。作者對鳥兒的刻劃相當細膩,羽色分布、翎羽細節無一不具,確實是臺灣藍腹鷴。成雙成對的鳥兒與牡丹令人聯想到婚禮常見的吉祥話「雙雙對對,萬年富貴 (siang-siang tuì-tuì , bān-nî hù-kuì.)」,不過在林玉山淡雅的調色下,後景的牡丹未具富貴艷麗之氣,而是襯托著藍腹鷴回望的姿態,整體呈現清新高雅的氛圍。
參考資料:
顏娟英(2020年9月19日)。傳統與現代之間──嘉義畫家林玉山(上),BÍ-SU̍T故事。取自https://bisuttaiwan.art/2020/09/19/%E5%9C%A8%E5%82%B3%E7%B5%B1%E8%88%87%E7%8F%BE%E4%BB%A3%E4%B9%8B%E9%96%93%EF%BC%9A%E5%98%89%E7%BE%A9%E7%95%AB%E5%AE%B6%E6%9E%97%E7%8E%89%E5%B1%B1%EF%BC%88%E4%B8%8A%EF%BC%89/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2018年1月12日)。林玉山與陳澄波,一幅水墨畫裡的綿長情誼 【Facebook網路資料】。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chengpofoundation/posts/1617521778284711/
吳佳靜(2020年2月25日)。從手稿、寫生冊看國寶級畫家林玉山的一路走來──臺中國美館「林玉山作品捐贈特展」,典藏。取自https://artouch.com/art-views/art-exhibition/content-12222.html
薛燕玲(無日期)。林玉山的繪畫觀與「地方色彩」,國立臺灣美術館。取自 https://twfineartsarchive.ntmofa.gov.tw/QuarterlyFile/S0070300.pdf
林香琴(無日期)。從文化霸權探析林玉山畫作之集體意識,國立臺灣美術館。取自https://twfineartsarchive.ntmofa.gov.tw/QuarterlyFile/P1070300.pdf
林玉山作品捐贈特展,Arttime藝術網。取自https://www.arttime.com.tw/?md=index&cl=artArea&at=artAreaCont&id=14574
葉庭佑(2018年5月15日)。文學歷史_認識林玉山【部落格網路資料】。取自 https://thecaveman146.wixsite.com/thecaveman/post-1/%E8%AA%8D%E8%AD%98%E6%9E%97%E7%8E%89%E5%B1%B1
曾祥婷,「國家語言推廣作品詮釋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牡丹藍腹
類別
膠彩畫
媒材
膠彩
創作年代
1937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125.5x35cm
登錄號
10800026
入藏年
2019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營利及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林玉山
生年
1907
卒年
2004
林玉山(1907-2004)本名英貴(身份證之姓名以及臺灣師大美術系之開課料均使用「英貴」本名),字立軒,後以「玉山」之名題畫(自1929年第3回臺展開始)行世,號雲樵子、諸羅山人、桃城散人。其祖父、父親皆能畫,家位於嘉義市的美街經營「風雅軒」的裱畫店,自幼耳濡目染,童年時隨蔡禎祥(騰祥),蔣才兩位民俗畫師學畫,少年時期隨任職於嘉義地方法院的業餘南畫家伊坂旭江,學習請益四君子、文人畫,前後大約3年,讓他了解詩文、書畫相互融通之可貴。17歲左右,開始向陳澄波請益素描和水彩,暇時常跟隨著他往郊野寫生。1926年4月,在伊坂旭江以及陳澄波的鼓勵下,前往日本進入東京的川端畫學校學畫。最初研讀西洋畫科,不久轉入日本畫科,學習以寫生為基礎且具筆墨韻致的「四條派」畫風。在川端期間,曾以寫生自上野公園不忍池的〈微雨初晴〉之水墨畫作,獲得期末特別競技(大競技)的二等獎。 1927年臺展開辦,林玉山以〈大南門〉和〈水牛〉兩件膠彩畫作入選第1回臺展東洋畫部。此後除了1943年的第6回府展林玉山因病未出品之外(當時他已擁有「推薦」之免鑑查身份),其餘各回都有畫作參與展出。尤其在第4回(1930)和第6回(1932)均特選臺展賞,第7回獲特選無鑑查,因而成為無鑑查畫家,到了第9回則成為「推薦」的最高榮譽。同時此後也自然失去了爭取獎項之機會。值得一提的是,其中1930年所畫而榮獲第4回臺展之特選臺展賞的〈蓮池〉,已於2015年通過文化部審定,成為臺灣近代繪畫的第一件「國寶」級畫作。 戰後初期省展開辦,林玉山從的1屆起連續擔任了27屆的國畫部評審委員,肩負掄才之重任。而且從1951年開始應聘而任教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國立臺灣師大美術系前身),由於當年接駁中原文化的政策規範,膠彩畫不在學校課程範圍之內,而以注重筆趣墨韻的國畫(水墨畫)與西畫為學校美術教育之主要內容。這對長久以來膠彩、水墨兼長,甚至書法和詩文、漢學也頗具素養的林玉山而言,自然可以很輕鬆的無縫接軌。臺灣師大藝術系為戰後初期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大專院校專業美術教育科系,也是全臺中等以上學校美術師資養成教育的主軸。林玉山從1951年開始應聘任教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1977年辦理退休,但仍受邀兼課至1992年為止,前後任教臺師大長達41年之久。戰後初期臺灣的國畫教學,多沿著大陸文人畫傳統臨稿的老習慣,不少早期臺灣師大藝術系的畢業校友,幾乎一致公認,當年大學時期的國畫老師當中,林玉山是最為徹底落實國畫寫生教學的師長。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
黃冬富,「臺灣早期書畫藏品策展研究計畫藝文勞務採購案」,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國立臺灣美術館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及個資保護
|
資訊安全宣告
|
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
網站導覽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2月3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