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典藏策畫展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EN
更多選單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典藏策畫展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回首頁
典藏目錄
美國(風景、虎、鳥、熊貓及博物館之物品)寫生集012
美國(風景、虎、鳥、熊貓及博物館之物品)寫生集012
The United States (Landscapes, Tigers, Birds, Panda, and Museum Object) Life Drawing Collection 012
素描
Drawing
林玉山
Lin Yu-San
1907 - 2004
27.5×24.3×1.7cm
登錄號
10800097
加入收藏
加入授權
取消授權
108000970009 老虎(寒帶地方)Tiger (Cold Zone)
1974 年是虎年,林玉山美國旅遊期間,在紐約動物園看到了寒帶臥虎,隨即於速寫本上畫了這件跨頁鉛筆素描加上淡彩臥虎畫。畫面右上角餘白處仍以鉛筆畫了局部的虎肘,呈顯出他節省的一貫個性。題識:寒帶地方老虎/ TIGER/ 寫於紐約動物園/ 1974、11、7。
108000970015 蒙古產老虎標本 Mongolian Tiger Specimen
館藏林玉山的老虎題材之速寫作品數量極為可觀,此圖與1974年11月7日於紐約動物園寫生的臥虎,畫在同一速寫本上,時間點又頗為相近,畫面右下方以鉛筆題識:「蒙古產老虎標本。十一月十九日於波士頓哈佛大學博物館速寫。」因此可以推斷為林玉山在同一趟美國旅遊行程中所畫的速寫。
這件鉛筆素描畫的是行進中的老虎,如果不看題識內容,簡直就像在影片中老虎在樹林中行走之樣貌。由此可以顯見哈佛大學博物館所藏的這頭老虎標本製作功夫之精巧;另方面,能將沒有生命的老虎標本行進中動勢,畫得如此生動自然,也展現出畫家本人對於老虎生態研究的深入以及過人的寫生功力。
108000970016 宋代木刻觀音 Woodcut Guanyin of Song Dynasty
從少年時期即擔任自家經營風雅軒裝裱店畫師的林玉山,常應顧客之需求而畫過不少佛道神像,其中自然少不了臺灣民間神明廳常供奉的觀世音菩薩之法像。這件自在坐像觀音像的造型,與臺灣民宅神明廳所供奉的觀音像頗不一樣,或許因而吸引他拿起隨身所攜帶的鉛筆記錄其樣貌。
林玉山在畫面右上方以鉛筆題識:「宋代木刻觀音。 寫於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一九七四年十一月。」(附「玉」字加圓框手繪花押)。說明了此圖是在他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參觀時,看到館內陳列著宋代木刻觀音像,見其造型特殊而古雅,因而隨即翻起速寫本,以鉛筆快速記錄其法相。
林玉山以鉛筆描繪此圖,線條簡練而奔放自在,雖屬硬筆寫線,但仍可看出類進於毛筆線條的起伏轉折變化的線質趣味,誠可謂之「筆簡而神全」。
108000970031 紐約博物館大壁畫 Grand Mural at the New York Museum
此圖的題材相當特殊,正如右側以鉛筆題識:「紐約博物館大壁畫。五、六世紀中,北魏、齊時代遺留作品,由山西省移來。」畫中林玉山刻意壓低地平線,而用八、九成的畫面記錄博物館展出整牆古代佛教大壁畫之樣貌,以鉛筆浪漫的寫意簡練手法,勾描佛祖、菩薩…以至供養人等大場景之全貌輪廓;左下方則比較具體的畫出一對穿著西裝的夫婦,帶著孩子們全家在大壁畫前正專注地觀賞之情景,在大壁畫的對比下,觀賞的這家人顯得格外渺小,同時也襯托出壁畫的氣勢磅礡。顯現出林玉山習慣以畫筆代替相機,隨時捕捉記錄所見、所感之習慣和能耐。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林柏亭先生認為該佛教大壁畫繪製的時代應有出入,並特地查閱大都會博物館資料,此佛教大壁畫實為來自「山西廣勝寺元代( 或晚一點) 的壁畫」,因而特別提醒筆者訂正。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4。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美國(風景、虎、鳥、熊貓及博物館之物品)寫生集012
類別
素描
媒材
鉛筆.水彩.
創作年代
1974年
組件數量
32件
尺寸
27.5×24.3×1.7cm
登錄號
10800097
入藏年
2019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營利及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林玉山
生年
1907
卒年
2004
林玉山(1907-2004)本名英貴(身份證之姓名以及臺灣師大美術系之開課料均使用「英貴」本名),字立軒,後以「玉山」之名題畫(自1929年第3回臺展開始)行世,號雲樵子、諸羅山人、桃城散人。其祖父、父親皆能畫,家位於嘉義市的美街經營「風雅軒」的裱畫店,自幼耳濡目染,童年時隨蔡禎祥(騰祥),蔣才兩位民俗畫師學畫,少年時期隨任職於嘉義地方法院的業餘南畫家伊坂旭江,學習請益四君子、文人畫,前後大約3年,讓他了解詩文、書畫相互融通之可貴。17歲左右,開始向陳澄波請益素描和水彩,暇時常跟隨著他往郊野寫生。1926年4月,在伊坂旭江以及陳澄波的鼓勵下,前往日本進入東京的川端畫學校學畫。最初研讀西洋畫科,不久轉入日本畫科,學習以寫生為基礎且具筆墨韻致的「四條派」畫風。在川端期間,曾以寫生自上野公園不忍池的〈微雨初晴〉之水墨畫作,獲得期末特別競技(大競技)的二等獎。 1927年臺展開辦,林玉山以〈大南門〉和〈水牛〉兩件膠彩畫作入選第1回臺展東洋畫部。此後除了1943年的第6回府展林玉山因病未出品之外(當時他已擁有「推薦」之免鑑查身份),其餘各回都有畫作參與展出。尤其在第4回(1930)和第6回(1932)均特選臺展賞,第7回獲特選無鑑查,因而成為無鑑查畫家,到了第9回則成為「推薦」的最高榮譽。同時此後也自然失去了爭取獎項之機會。值得一提的是,其中1930年所畫而榮獲第4回臺展之特選臺展賞的〈蓮池〉,已於2015年通過文化部審定,成為臺灣近代繪畫的第一件「國寶」級畫作。 戰後初期省展開辦,林玉山從的1屆起連續擔任了27屆的國畫部評審委員,肩負掄才之重任。而且從1951年開始應聘而任教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國立臺灣師大美術系前身),由於當年接駁中原文化的政策規範,膠彩畫不在學校課程範圍之內,而以注重筆趣墨韻的國畫(水墨畫)與西畫為學校美術教育之主要內容。這對長久以來膠彩、水墨兼長,甚至書法和詩文、漢學也頗具素養的林玉山而言,自然可以很輕鬆的無縫接軌。臺灣師大藝術系為戰後初期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大專院校專業美術教育科系,也是全臺中等以上學校美術師資養成教育的主軸。林玉山從1951年開始應聘任教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1977年辦理退休,但仍受邀兼課至1992年為止,前後任教臺師大長達41年之久。戰後初期臺灣的國畫教學,多沿著大陸文人畫傳統臨稿的老習慣,不少早期臺灣師大藝術系的畢業校友,幾乎一致公認,當年大學時期的國畫老師當中,林玉山是最為徹底落實國畫寫生教學的師長。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
黃冬富,「臺灣早期書畫藏品策展研究計畫藝文勞務採購案」,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國立臺灣美術館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及個資保護
|
資訊安全宣告
|
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
網站導覽
資料更新日期:2025年9月13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