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典藏策畫展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EN
更多選單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典藏策畫展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回首頁
典藏目錄
抽象2010-053
抽象2010-053
Abstract 2010-053
油畫
Oil Painting
霍剛
HO Kan
1932
150.0 x 100.0 cm
登錄號
10800246
加入收藏
加入授權
取消授權
霍剛〈抽象2010-053〉一作以極簡的色塊與幾何造形構成,黃與藍、黑與白的搭配,視覺對比強烈,紅色圓點有著輕盈的量感,召喚觀者聚焦畫面中更多想像與詮釋的趣味性。整體構圖簡潔有力,色彩使用鮮明。
出處:馮勝宣,2021《典藏目錄32》,國立臺灣美術館,頁238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抽象2010-053
類別
油畫
媒材
油彩、畫布
創作年代
2010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150.0 x 100.0 cm
登錄號
10800246
入藏年
2019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霍剛
生年
1932
霍剛(1932-)出生於南京,1949年隨國民政府撤退至臺灣,1950年代霍剛就讀「臺灣省立臺北師 範學校藝術科」(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經歐陽文苑(1928-2007)介紹開始向李仲生(1912-1984)習畫。不同於藝術學院的教導方式,李仲生不看重傳統繪畫技巧的繼承,而是注重個別學生的啟發,鼓勵其挖掘內在的創作潛能。李氏創作、教學的中心思想對於霍剛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尤其潛意識(或稱無意識)理論與自動性技法(Automatism)的概念 傳遞更為關鍵。1956年與吳昊(1932-2019)、李元佳(1929-1994)、夏陽(1932-)等友人籌組 現代繪畫團體「東方畫會」,藝壇稱之為「八大響馬」。霍剛早期創作多以水墨、素描為主,從原始洞窟壁畫、中國書法碑帖中汲取養分,創作多以捕捉「意象」為動機,並以超現實主義( Surrealism)的藝術色彩最為濃厚,作品的造形多具渾圓、半穿透性的特點,投射出一種飄渺、寧 靜的視覺感受。 1964年轉往義大利米蘭定居,延續早期對於超現實主義的探尋,形體線條卻逐漸轉向幾何抽象。或許人在異鄉,充斥著環境陌生、語言隔閡、文化衝擊等問題,1970年代霍剛的作品大多以 低限度的藍綠色為底,深淺的色彩中都帶有一股憂鬱的情懷,此時正是其畫風轉變的時刻。到了 1980年代前後,則以幾何圖形作為表達自我情感、精神世界的媒介,藝術的純粹表現形式回歸到 最原始的「點、線、面」來創作,圖像元素以多元的色彩來構築畫面,光彩明暗對比之間彰顯空間的變化與張力。往後,霍剛更加入禪宗的空性思想,構圖也趨於簡潔明快,善用不同色彩塊面的排列,形體輪廓更為明確。抽象幾何繪畫經由霍剛妙手的線、形、色的轉化之下,滋養抽象藝術的形象美感,在藝術家創作的思考過程中,他將作品作為精神思想的折射媒介,回歸繪畫本質的創作初心與東方文化底蘊的深度,從幾何圖形中幻化藝術的純粹感知,開啟觀者另一層可見與不可見的想像視界。 出處:陳昭如,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陳昭如,「108年度李仲生及五月東方畫會史料研究暨描述資料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國立臺灣美術館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及個資保護
|
資訊安全宣告
|
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
網站導覽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2月4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