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出生於臺灣桃園的何恆雄,畢業於國立臺灣藝專美術科雕塑組,為美國聖路易芳邦藝術學院美術研究所(MFA)碩士。作品曾獲第21、22屆全省美展雕塑類第1名,中山文藝創作獎(雕塑類)(1973),國家文藝創作獎(美術類雕塑作品)(1980)。1970年代參與過「70超級大展」,早期的創作是以複合媒材為出發,曾任職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現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美勞系、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系雕塑系兼任教授,以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融合》此件作品若就造型作探討,可觀察到藝術家是以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為組合,一是重複的線條造型,其雕刻技法呈現出如裙褶般柔軟的視覺錯覺;二是作品上方流動的螺旋紋,其雕刻造型呈現出如火球般生動的視覺氣魄。整體造型雖然是以簡化、平切面的量塊堆疊雕刻而成,上方看似火焰的造型和下方流動的線條,兩者呼應之下,顯出藝術家刻意營造的效果,即觀者在抬頭仰望作品時,能感受到球體滾動而下所須面臨的現實壓迫。然而,有關於中國式的造形組合,是來自於台南縣水火同源的奇觀,為水和火同源交融的靈感,作品主要強調火上升與水下流的特性,即是將兩種不同性質的東西結合一起,並能同時達到共存共生的理想。
出處:楊文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2。